-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 )
【小题2】黄河流域( )

【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 )
A.单一指标 | B.气候、地形等自然指标 |
C.行政区划 | D.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指标 |
A.甲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干旱 |
B.乙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大量沉积 |
C.丙处环境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地质灾害频发 |
D.治理乙处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植树种草 |
扎龙湿地是由于乌裕尔河下游没有明显河床,沟水漫溢,在南部低洼处形成的闭流盐沼湿地,主要接受乌裕尔河补给。长期以来,扎龙湿地少雨年份时土壤盐度增加,多雨年份时土壤盐度减小,但总体盐碱化不明显且湿地面积相对稳定。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乌裕尔河上游众多水库的建设,扎龙湿地的蓄水量低于理想蓄水量,明水面积呈现波动式减少;扎龙湿地大面积退化,甚至核心区也出现了部分土壤盐渍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早期扎龙湿地盐碱化现象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茂盛,涵养水源能力强 | B.旱涝频繁,沼泽水量维持稳定 |
C.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少 | D.泥沙淤积,阻碍水分蒸发析盐 |
A.大量疏干沼泽,扩大耕地面积 | B.水利工程建设,入沼水源减少 |
C.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增加 | D.人口增加,大量取用湿地水源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 D.退耕还林 |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A.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 | B.南亚、南美洲、欧洲 |
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 D.南亚、非洲、南美洲 |
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
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
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
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
A.商业性伐木 | B.雨林观光旅游 | C.过度迁移农业 | D.大规模农场 |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但是雨林面积正逐渐缩小。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内40%的亚马孙雨林将被彻底毁坏;20%的雨林将严重退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不属于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
A.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故称为“地球之肺” | B.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 D.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
①迁移农业 ②修路、城镇建设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A.生物循环旺盛 | B.植物生长速度快 |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 |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
① 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②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③ 商业性伐木
④ 建立缓冲区
⑤ 过度的迁移农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了以 、 为主的景观特色,图中字母D所在河流中游主要自然灾害是 。
(2)B区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
(3)列举防治B区荒漠化的措施。

(1)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了以 、 为主的景观特色,图中字母D所在河流中游主要自然灾害是 。
(2)B区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
(3)列举防治B区荒漠化的措施。
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雨林土壤枯枝落叶多,因而土壤肥沃 |
B.此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
C.雨林生长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
D.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原状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于2017年9月6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
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
②森林破坏
③过度樵采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夏季风有关 |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
C.在牧区多掘水井以增加水资源 | D.退耕还牧,合理限制载畜量 |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区域有我国某重要的农作物产区,该产区发展该种农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①夏季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③本地消费市场广阔 ④有较充足的灌溉水源
【小题2】图中乙处大面积分布有荒漠,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
【小题3】图中丙处要治理荒漠化,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小题1】图中甲区域有我国某重要的农作物产区,该产区发展该种农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①夏季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③本地消费市场广阔 ④有较充足的灌溉水源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 | 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 |
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 | 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 |
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 | B.实施环境移民 |
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 | 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岛西部沿海盛行东北风,全年风季漫长。年降水量达1000mm左右,但干燥度(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较高。注入沿海的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附近海域大陆架平缓且多上升流,曾经广布的植被下埋藏了大量地质时期形成的古风成沙。自历史时期海岛西部逐渐形成了狭长的沙漠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以人工栽种单一的木麻黄为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手段,该树种喜光热,耐干旱、贫瘠,抗风力强,生长快,30~50年即衰老,但近年来防护林因经济开发频遭人为破坏。下图示意海南岛西部沙漠地区,读图完成(1)—(3)

(1)推测并分析图中沙漠化地区沙物质的主要。
(2)试从气候与地形方面分析图中沙漠化地区植被难以自然恢复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是否继续采用传统的栽种单一木麻黄的治沙方式引发了当地广泛的讨论,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海南岛西部沿海盛行东北风,全年风季漫长。年降水量达1000mm左右,但干燥度(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较高。注入沿海的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附近海域大陆架平缓且多上升流,曾经广布的植被下埋藏了大量地质时期形成的古风成沙。自历史时期海岛西部逐渐形成了狭长的沙漠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以人工栽种单一的木麻黄为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手段,该树种喜光热,耐干旱、贫瘠,抗风力强,生长快,30~50年即衰老,但近年来防护林因经济开发频遭人为破坏。下图示意海南岛西部沙漠地区,读图完成(1)—(3)

(1)推测并分析图中沙漠化地区沙物质的主要。
(2)试从气候与地形方面分析图中沙漠化地区植被难以自然恢复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是否继续采用传统的栽种单一木麻黄的治沙方式引发了当地广泛的讨论,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