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 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小题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D.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

(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A.加强天气预报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小题2】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胡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沙漠地区。图示为我国西北某地大面积枯死的胡杨林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图示区域景观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过度垦荒B.过度放牧
C.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D.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小题2】为挽救大漠中的胡杨林,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建设草方格沙障治沙B.对流域内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分配
C.禁止流域内农业开发D.通过移民减少西北地区的人口数量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6年1月14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推进荒漠化治理。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B.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过度开垦D.过度放牧
【小题2】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小题3】下列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与其主要防护功能匹配正确的是()
A.沿海防护林——防止土壤沙化
B.华北防护林——防止风暴潮肆虐
C.东北防护林——抵挡台风侵袭
D.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危害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坡度在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 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 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 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小题2】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B. 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 坡面径流流速小     D.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小题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区域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地(三江平原)分布着大片沼泽,并经历了由“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新“北大荒”的发展历程。形成新“北大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保护滩涂B.保护草地C.保护林地D.保护湿地
【小题2】图中②③两地共同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体污染B.大气污染C.土地荒漠化D.固体废弃物污染
【小题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小题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图乙)。

(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_______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_______。
(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