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我国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 | B.新疆、内蒙古 |
C.陕西、宁夏 | D.青海、西藏 |
A.避免过度樵采,保护森林 |
B.避免过度放牧,保护草场 |
C.建设生态防护林体系 |
D.禁止居住在生态脆弱区 |
A.我国南方的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比北方的脆弱 |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度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 |
D.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严重 |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小题2】(小题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小题3】(小题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小题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 |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
C.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 |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 B.围湖造田 |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
(24分)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8分)

(2)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当地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8分)
(3)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8分)
(1)该地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8分)

(2)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当地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8分)
(3)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8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若尔盖湿地成为黑颈鹤保护区的原因。
(2)简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
(3)简述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2018年3月14日傍晚,四川阿坝州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人员在花湖湿地巡护监测时,发现四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这也是今年首批飞抵若尔盖地区栖息和繁殖的黑颈鹤。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500 - 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为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该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1)说明若尔盖湿地成为黑颈鹤保护区的原因。
(2)简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
(3)简述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
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小题2】不属于吉林省湿地保护措施的有
①生态退耕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南水北调
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⑤铺设防渗地膜

【小题1】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 | 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
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 | 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 |
①生态退耕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南水北调
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⑤铺设防渗地膜
A.①② | B.③⑤ | C.③④ | D.①④ |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
D.彻底退耕还林 |
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墙,建成了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据此回答下题。

图示地区

图示地区
A.冬季盛行东北风 | B.是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段 |
C.沙丘海拔多在100~200米 | D.图中铁路为包兰铁路 |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里海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
B.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C.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土地 |
D.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 |
A.大量开荒 | B.生活用能问题 | C.发展交通 | D.完善生态体系 |
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题。

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
②削减风力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增加旅游景观
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
②削减风力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增加旅游景观
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 | B.①②③ | C.①②⑤ | D.①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