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下图为该区域1986~2016年间耕地重心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时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
A. 东进    B. 南下
C. 西扩    D. 北上
【小题2】2011~2016年间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土地沙化 B. 耕地撂荒
C. 退耕还草 D. 自然灾害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清代初期,洞庭湖面积约6000km2,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km2。“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下图示意洞庭湖水系变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洞庭湖湿地重要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在
①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②维持生物多样性
③调蓄洪水,减轻旱灾
④发展水上运输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从清代初期到20世纪末,导致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季风降水不稳定
③长江入湖水量骤减   ④入湖泥沙淤积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小题3】下列人类活动方式中有利于改善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是
A.上游滥砍滥伐森休
B.湖区工业排污
C.冬季开展渔业捕捞
D.退耕还湖还湿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绿洲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是(  )
A.湖泊干涸,盐类物质沉淀B.地形封闭,补给水源减少
C.不合理灌溉,盐分在地表聚集D.气候变化,冰川加速融化
【小题2】该区域绿洲及绿洲周围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A.多途径解决能源——开发丰富的油气资源B.压缩农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C.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D.进行生态移民——加速区域城市化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曾有“北大荒”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根据相关知识。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D.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
【小题2】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
A.气候恶化,生态环境破坏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土壤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小题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黄河三角洲钓口地区1986~2004年海岸线变化图,影响图示地区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B.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
C.河流流量大减D.人为破坏大堤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a地B.b地C.c地D.d地
【小题2】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
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小题3】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云南丘北普者黑位于云南东南部,主要由孤峰、湿地、溶洞群等景观构成。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大量污水和垃圾,湿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为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普者黑应(  )
A.大力发展渔业养殖B.围湖造田,种植水稻
C.控制好景区承载量D.将当地农民全部迁出
【小题2】普者黑湿地遭到破坏带来的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空气湿度增大 
③气温日较差增大 
④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黏土,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巴拉那河中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C.冬季寒冷,冻土广布D.土质黏重,便于下渗
【小题2】关于巴拉那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山色秀丽,空气宜人,适合发展旅游业
B.圣保罗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钢铁工业
C.下游地区适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
D.流域内水流平缓,可以全流域通航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00年至2012年,全球范围内共计11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摧毁,面积相当于一个帕拉州或三个挪威的大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人类行为和雨林被摧毁密切相关的是(    )
A.过度砍伐B.气候异常C.火山喷发D.地震
【小题2】热带雨林大量摧毁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B.高纬度鱼类大量死亡
C.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小题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可行的是
A.全面保护,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收益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与买卖
D.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即实施保护性开发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