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材料一 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材料二 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材料三 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3)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监测该地土地利用变化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A.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 B.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

【小题1】图中甲所示含义正确的是
A.防洪减灾 | B.美化城市环境 |
C.保障航运 | D.开发水力资源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稳定灌溉水源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涵养水源
②美化环境
③节约用地
④发展渔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小题1】据表中信息,该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森林面积锐减
②土地荒漠化严重
③水土流失严重
④水资源短缺
⑤草地退化严重
A.②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④⑤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 B.实施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 |
C.全面禁止耕作业 | D.调整农业结构,进行生态退耕 |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于我国丘陵山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造成的侵蚀作用严重,使得红土地区放眼望去一片红色,故称为“红色荒漠”。
回答问题。【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 B.开山取石 | C.过度放牧 | D.环境污染 |
A.使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 | B.产生新的环境,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
C.使环境更稳定,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 D.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
【小题1】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热带雨林能够
A.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 B.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
C.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 D.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
A.水土流失严重 | B.全球沙尘暴频发 |
C.气候变得异常干旱 | D.滑坡、泥石流增多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材料一 江苏里下河地区北至淮河入海通道(又称苏北灌溉总渠)、南迄新通扬运河、西抵里运河、东至通榆运河,区内海拔2.5米以下区域占59%,湖荡众多、水网密布。
材料二 “七河八岛”是扬州市湖泊平原类型湿地景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又是扬州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图甲为“七河八岛”主要功能区用地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图乙为江苏及周边地区水系图。

(1)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从气候方面说明该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2)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3)“七河八岛”湿地景观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为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优质水源可采取的措施有 。
(4)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分析“七河八岛”水特色经济的发展方向。

【小题1】“红色荒漠”面积扩大导致该地( )
A.生物种类增多 | B.河流含沙量减少 |
C.地下径流减少 | D.降水量明显增大 |
A.推广立体农业 | B.鼓励发展放牧业 |
C.增加粮食种植 | D.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

【小题1】塞罕坝历史上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期因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变成了沙地荒原。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营造成集中连片的林海。塞罕坝造林选择树种时,主要考虑
A.扎根深 | B.耐高温 |
C.耐盐碱 | D.树冠大 |


A.加大摩擦,降低高空风速 | B.迎风坡应加大麦草使用量 |
C.风沙大量沉积在草方格内 | D.可以汇集雨水,减少径流 |
A.热量条件不同 | B.降水条件差异 |
C.经济发展水平 | D.国家政策导向 |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道出了永定河与北京城的关系。永定河穿过太行山脉北端奔腾而下,从上游携带大量泥土和砂石,在出山后形成冲积扇;永定河上的古渡口成为古代先民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流域上游山区的资源更是在过去千余年间,源源不断供给着北京城。

(1)概括永定河为古都北京提供的有利发展条件。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永定河下游河段经常处于断流状态。从2003年开始,上游每年定期向下游河段补水。2019年永定河首次大规模引黄河水进京,进行跨流域生态补水,从3月一直持续到5月,同时压缩永定河上游农业用水量,增加永定河的天然径流量。预计到2020年,永定河将实现全线通水,北京段将复现“卢沟晓月”等历史景观。
(2)分析永定河补水方案实施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永定河上游地区至今贫困人口仍较多,流域生态修复压力较大。
(3)结合上游地区地理环境,举一例说明永定河上游地区适合开发的清洁能源,以及下游地区可以采取的协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