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小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小题3】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
A.沼泽、滩涂、雨后的草地 | B.河流、湖泊、广场的喷泉 |
C.水库、沼泽、滩涂 | D.稻田、河流、海洋 |
读我国部分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小题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 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
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 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
B.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
C.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使农、林、牧综合发展 |
D.借黄土肥沃的优势,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农业 |
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推论,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
①流域面积广 ②围湖造田 ③降水丰富且强度大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土质疏松

【小题1】下列推论,说法正确的是( )
A.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故河流含沙量最大 |
B.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 |
C.辽河水土流失面积小,故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 |
D.珠江流量小,流经珠江三角洲,地势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水土流失面积小 |
①流域面积广 ②围湖造田 ③降水丰富且强度大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土质疏松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因素是 ( )
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
B.黄土高原受风力侵蚀严重 |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 |
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湿度和径流 |
B.降低风速,减少沙尘 |
C.阻止冰川和固沙 |
D.拦截径流和泥沙 |
A.西北地区 | B.东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华南地区 |
下图示意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成因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遭到严重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集中,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

【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成因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千早、半干旱区—一煤炭开采 |
B.黄土高原——风力侵蚀作用 |
C.云贵高原—物理及化学风化作用 |
D.江南丘陵——流水侵蚀作用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遭到严重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集中,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 | B.③④ | C.③⑤ | D.②④ |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小题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小题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小题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上题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关系是( )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的 |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的 |
C.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 |
D.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