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产输比是指流域内产沙模数与河流出口水文站控制区输沙模数之比,产沙模数等于区内年均产沙量除以该控制区面积,输沙模数是水文断面实测输沙量除以水文控制区面积,下图为林草梯田覆盖率变化对流域产输比的影响图,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黄土丘陵区与砾质丘陵区产输比差异的因素是
【小题2】有关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1】造成黄土丘陵区与砾质丘陵区产输比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 | B.土壤 | C.地形 | D.植被 |
A.砾质丘陵区输沙量大于黄土丘陵区 |
B.林草梯田覆盖率越高产沙量越大 |
C.产输比越大水土保持效果越 |
D.产输比越小输沙量越小 |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四个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2】图示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正确的是( )

【小题1】图示四个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森林破坏 | B.②—土地荒漠化 |
C.③—湿地减少 | D.④—水土流失 |
A.①—禁止过垦、过樵、过牧,退林还草 |
B.②—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
C.③—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
D.④—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
下图为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丙为该河干流沿线的三个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该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该流域早期开发中,植被破坏严重会导致

【小题1】下列有关该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 | B.干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
C.地形以平原为主 | D.地势起伏较大 |
A.甲地区河水泛滥严重 | B.乙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多 |
C.丙地区水上流失严重 | D.全流域河流水污染严重 |
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
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
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需具备的是
【小题2】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3】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小题1】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需具备的是
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 |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 |
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 |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 |
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区统计资料。据此判断下面小题。

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2年和2002年统计资料
【小题1】2002年与1972年相比,粮食总产量( )
【小题2】下列因素中,与该地粮食平均亩产量变化相关度最小的是( )

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2年和2002年统计资料
【小题1】2002年与1972年相比,粮食总产量( )
A.略有下降 | B.略有上升 | C.没有变化 | D.大幅度下降 |
A.森林覆盖率下降 | B.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多 |
C.自然灾害增多 | D.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分布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是我国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九分石头一分地”是当地生动写照。
材料二

材料三 下图为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河池市产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
(2)说出西江中下游河段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原因。
(3)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分布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是我国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九分石头一分地”是当地生动写照。
材料二

材料三 下图为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河池市产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
(2)说出西江中下游河段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原因。
(3)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该地区20年间粮食亩产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促进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措施是

【小题1】导致该地区20年间粮食亩产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 | B.生态破坏,病虫害影响大 |
C.气候异常,出现干旱灾害 | D.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 |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 B.适当减少农业用地,做好水土保持 |
C.将矿产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 D.积极治理风沙危害,发展绿洲农业 |
某校地理社团针对我国东南沿海某河流域开展了探究学习。读该流域示意图及基本数据统计图(2017年),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
(1)上游河段最主要的开发方向是_____ __,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 _,简述其治理措施。
(2)该流域东南部和西北部的社会经济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请简要说明。


探究问题:
(1)上游河段最主要的开发方向是_____ __,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 _,简述其治理措施。
(2)该流域东南部和西北部的社会经济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