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小题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7-07 05:1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十四)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同类题2
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用情况,读后回答下列题目。
【小题1】表中能代表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提供能源
B.提供木材
C.水土保持
D.发展经济
【小题3】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经过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水土保持
C.庇护农田
D.涵养水源
同类题3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B.位于湿润区向干旱区. 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
C.位于平原向山地、农业区向林业区过渡的地带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小题2】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当重治理轻开发
B.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唯一途径
C.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D.综合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
【小题3】下列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农业技术措施的是( )
A.科学施肥、选育良种
B.修建淤地坝、平整坡面
C.推广沼气池的修建和使用
D.在陡坡封坡育林育
同类题4
江西省赣县曾被称为“江南红色沙漠",许多丘陵山岗红壤裸露,从1998年开始,历经近20年的集中治理,赣县区如今已成功修复了307平方公里地质“疮疤”,其中含最难“治愈”的崩岗面积3平方公里,被水利部树为水土流失治理典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江南红色沙漠”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过度放牧
B.开山取石
C.风化作用
D.水蚀作用
【小题2】治理“红色荒漠"的措施是
A.大力开荒种田,提高经济收入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大力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封山育林,禁止开发
同类题5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该地最有可能是______(鲁中、苏南、琼中、滇西),属于______气候。简述该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⑵ 图中①、②、⑦、⑧四个地点,冬季气温最高的是__。理由是什么?
⑶ 图中序号(①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②丘陵梯田区,③灌溉农田区,④城镇地区)表示的几个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__。本地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采取哪些措施?
⑷ 本地区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理想途径有______、______。
⑸ 为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该地区所在城市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原因。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