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各类用地比重(%),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年间,有关该地区的可能变化是
【小题2】这种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小题1】20年间,有关该地区的可能变化是
A.生态退耕导致耕地比重下降 | B.毁林开荒严重导致林地草地比重下降 |
C.工业发展促进城镇化 | D.围湖造田导致水域比重下降 |
A.水土流失减轻 | B.荒漠化加剧 |
C.蒸发加强,降水增多 | D.雨季城镇内涝时有发生 |
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茶树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利于氨基酸积累,形成嫩、鲜、爽的茶质。因而有“高山出好茶”之说。读下图完成下题。

12.随着高山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有人发起“拒绝购买高山茶”的活动,其主要理由是

12.随着高山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有人发起“拒绝购买高山茶”的活动,其主要理由是
A.增加产量导致品质降低 | B.倡导绿色和节俭的生活方式 |
C.开辟高山茶园易产生水土流失 | D.开辟高山茶园破坏生态平衡 |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处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小题2】图中位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

【小题1】甲乙丙丁四处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小题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 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
C.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 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
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
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
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
为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退牧还草工程2003年开始实施,之后5年间,三江源地区已退化的1000万公顷天然草场借助这项工程得以休养生息。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的是
A.草场退化、沙化速度加快 | B.冰川湿地萎缩 |
C.生物多样性增加 | D.水土流失明显 |
①牧民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
②以草定畜
③长期或定期封育保护天然草原
④大力植树造林
⑤加大政府资金补贴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④⑤ |
读“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和植树种草面积(虚线)的关系图”,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平衡的临界值约为( )


A.年降水量约为550~58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430~480平方千米 |
B.年降水量约为430~45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550~600平方千米 |
C.年降水量约为320~34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1180~1230平方千米 |
D.无法判断 |
下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及“ 我国东部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小题2】结合图示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 图中乙地水土流失最严重②图中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
③ 图中丁、丙两地复种指数不同 ④图中甲处植被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小题1】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植被条件差 |
B.①地表起伏大,②地表侵蚀,③植被条件差 |
C.①地表起伏大,②植被条件差,③地表侵蚀 |
D.①植被条件差,②地表起伏大,③地表侵蚀 |

① 图中乙地水土流失最严重②图中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
③ 图中丁、丙两地复种指数不同 ④图中甲处植被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变化与水土保持有密切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说明植被的大量破坏会使
①坡面径流减少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地表侵蚀加强 ④地表侵蚀减弱
植被覆盖率 (%) | 坡面径流量 (无植被覆盖=1) | 地表侵蚀程度 (无植被覆盖=1) |
20 | 0.85 | 0.65 |
40 | 0.70 | 0.55 |
60 | 0.45 | 0.25 |
80 | 0.40 | 0.15 |
≥90 | 0.30 | <0.10 |
①坡面径流减少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地表侵蚀加强 ④地表侵蚀减弱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水利工程的作用是
【小题2】该水利工程的地理影响在于
【小题3】最适合该水利工程分布的区域是

【小题1】图示水利工程的作用是
A.水利枢纽 | B.水电站 |
C.进行全流域治理 | D.进行小流域治理 |
A.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
B.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 |
C.对植被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
D.加剧水土流失 |
A.珠江三角洲 | B.青藏高原 | C.黄土高原 | D.柴达木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