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破坏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 “双百”方针的破坏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
C.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 D.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
1956年5月,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发言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这次“发言”( )
A.反映了科技文艺的空前繁荣 | B.开始明确科技文艺发展方向 |
C.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 |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
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推动 |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
1956年,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座谈会,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的生物学家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平心静气的讨论,不给对方扣政治帽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
C.“双百”方针的贯彻 | D.“文革”即将结束 |
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
B.***强调“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的、暂时性的方针 |
C.“双百”方针的实施,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
D.“双百”方针的贯彻,科技和文艺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 |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作于1958年的作品,首演即好评如潮,但在“文革”时期,其被指为“大毒草”遭禁播,直到1978年6月才开禁播放。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曲折 | B.政治运动影响了艺术创作 |
C.经济发展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 D.改革开放促进了艺术复兴 |
邮票是历史和现实的桥梁。如图是1979年的邮票,主要是为了纪念和肯定“双百”方针。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学术和艺术领域的成就斐然 | B.社会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 |
C.科技文化体制开始进行改革 | D.“三个面向”取得突出成就 |
1956年,***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 | B.传统名剧的再现 |
C.舆论的大力宣传 | D.文化教育大跃进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