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伟大的历史转折
- + 邓小平理论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做过很多概括。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原则”,并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他们还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为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在如何分配消费资料的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应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至于发展生产的目的,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恩格斯也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材料二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过很多的概括。他始终把公有制为主体看成中国特色社会毒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他还强调:“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他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他特别重视生产力发展问题,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邓小平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认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做过很多概括。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原则”,并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他们还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为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在如何分配消费资料的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应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至于发展生产的目的,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恩格斯也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材料二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过很多的概括。他始终把公有制为主体看成中国特色社会毒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他还强调:“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他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他特别重视生产力发展问题,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邓小平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认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整理自张远新、吴素《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大会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 报告中“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 报告中“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④① |
C.③②①④ | D.②③①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及其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得出的感悟。
材料一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摘自***《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二
——摘编自《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完成下列要求: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概括1929—1932年间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及其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得出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