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
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国内战争的破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
D.西方国家的封锁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苏联模式是一种已经失败的模式。苏联模式=穷人统治≠常态统治,在剥夺富人的财产权的同时,也让穷人的发财梦、彻底破灭了。结果,苏联模式不满足人的发财梦、只满足少数人的升官梦,这让权力的含金量骤然升值、并使权力斗争、变得异常残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二战后对其的历次改革效果怎么样?
当前题号:3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
(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
(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渡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

——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B.战时共产上义超经济剥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列宁说: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C.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走上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发展道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发动了武装干涉。迫于形势需要,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行实物配给制    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经济④实行余粮收集制   ⑤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