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正常化
- 中日关系正常化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基辛格表示:(1)承认台湾属于中国。(2)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不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内将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代表……7月16日,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这一公告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表明美国欲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 D.标志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A.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 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 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A.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 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 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
C.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国 |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
1978年12月16日公布的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摘录如下:“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摘录的内容
A.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B.表明中美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C.体现了大陆对台湾政策的改变 | D.反映出中美两国结盟以对抗苏联 |
下边的漫画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政府在联合国会议上第一次展开论战的情景。该漫画反映出


A.东亚局势呈现紧张态势 |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C.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 D.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
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
1972年 | 60 | 32 |
1975年 | 304 | 158 |
1980年 | 3,755 | 1,059 |
1985年 | 3,855 | 3,840 |
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 | B.中国的改革开放 |
C.两极格局的缓和 | D.意识形态的淡化 |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日本田中首相,分别代表中日两国政府在声明文本上签字,随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推动中日建交的直接因素是( )
A.日本正视侵华历史 | B.中日民间交往频繁 |
C.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 D.中美关系开始解冻 |
在二战后国际关系史上,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即中国美国苏联战略三角关系。整个70年代中,美国对中苏先后实施“一压一和”、“双和”与“和中抗苏”战略,三国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影响了彼此的内政外交。其中,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出台“双和”战略的主要原因有
①“苏攻美守”的政治格局对美国十分不利 ②中国政府达成由革命外交转向发展外交的共识 ③中苏关系恶化为美国实施“双和”提供契机 ④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国际关系发生巨变
①“苏攻美守”的政治格局对美国十分不利 ②中国政府达成由革命外交转向发展外交的共识 ③中苏关系恶化为美国实施“双和”提供契机 ④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国际关系发生巨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