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经过
-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晚清时期,“总署(总理衙门)外交”和“地方洋务体制”长期并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谕准各省将军督抚“一律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之衔”,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处置外交的权力。这表明
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B.中央集权受到了挑战 |
C.符合外交近代化趋势 | D.总理衙门的地位下降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下列关于香港的材料
材料 阅读下列关于香港的材料
年份 | 主要事件 |
1841年1月 | 英国武装占领香港岛 |
1841年5月 | 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未果 |
1842年8月 | 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 |
1860年3月 | 英国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
1860年10月 | 英国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九龙丰岛南端的九龙司 |
1898年6月 | 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 |
1919年1月 | 顾维钧等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 |
1921年11月 | 华盛顿会议上,中双方就新界问题进行了一次交锋,但英国则以“防御需要”为由,坚不退还 |
1942年11月 | 国民政府提出了一份《中英新约修订草案》,明确要求废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国民政府作出了让步,“中国政府保留日后重新提请讨论此问题之权” |
1945年8月 | 在美英的压力下,国民政府重申:“中国不会派军队去香港接受日本投降,以免引起盟军误解。”英国重占香港 |
——摘编自人民网《香港问题的由来》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关于香港问题形成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对图中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做下图展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对图中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 B.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
C.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 D.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