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延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D.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