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4-02 11:4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延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
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
D.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
同类题2
某资料这样描述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用人制度,它把读书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了官吏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由此判断这项制度应是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同类题3
封弥誊录制度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大发明,欧阳修称宋代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此制度
A.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B.改善了文官队伍的结构
C.激发了官民的责任感
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
同类题4
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同类题5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相关知识点
政治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