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竖直上抛运动时,某同学将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抛出,初速度大小为v0,理论计算时,忽略空气阻力,得出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1,运动时间为t1。如果空气阻力不能忽略,落地时末速度大小为以v2,运动时间为t2。已知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两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路程分别为s1s2。请帮助该同学判断下列式子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一个物体从45m高的地方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取10),则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____,物体下落的时间为____,物体下落最后1s内位移的大小为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一位攀岩者的脚踩掉了一块岩石,他的伙伴在悬崖底部,看到岩石约在2s后落到地上。由此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估测出当时攀岩者离地的高度大约是(  )
A.10mB.20mC.30mD.40m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小车、纸带、钩码、4~6V的交流电源。为了完成本实验,还需选取的实验器材名称是______(选填“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
(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下图为实验所打出的一段纸带,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分别记为ABCDE。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则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当前题号: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技术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1所示,ABCD是本次排练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mm、SB=126.5mm、SD=624.5 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SASBSDf表示)
当前题号:5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某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横、纵截距分别为n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图为xt图象,则物体速度一直减小
B.若该图为at图象且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则物体的最大速度为mn
C.若该图为ax图象且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则物体的最大速度为
D.若该图为vx图象,则物体的初始加速度为零,最终速度为零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关于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利用猜想加实验的方法正确描述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首次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C.法拉第经过多年的研究首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卢瑟福利用粒子轰击氮核从而发现了原子核中有中子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否定了200多年来“原子是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这一传统观念
B.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
C.开普勒研究了第谷20余年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所有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等行星运动规律
D.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甲所示,海上救援时,一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某质量为70kg的救援人员在绳索的牵引下沿竖直方向从直升机下降到船上,运动的ν-t图象(向下为正方向)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
A.救援人员在下降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前3s与最后2s,救援人员所受绳子的拉力之比为
C.救援人员在整个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
D.前3s与最后2s救援人员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
当前题号:9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如图,小球甲从A点水平抛出,将小球乙从B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夹角为θ=53°,已知AC高度差为h,两小球质量均为m,(g=10m/s2, sin53°=0.8,cos53°=0.6),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  )
A.两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均为
B.AB两点高度差为
C.两小球在C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
D.甲、乙两小球到达C点所用时间之比为3:5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