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 算法与程序框图
- 算法的概念
- 程序框图基本符号
- 顺序结构框图
- 条件结构框图
- 变量与赋值
- 基本算法语句
- 算法案例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N(N≥2)和实数a1,a2,…,aN,输出A,B,则


A.A+B为a1,a2,…,aN的和 | B.![]() | C.A和B分别是a1,a2,…,aN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 D.A和B分别是a1,a2,…,aN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 |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执行该程序,若输入的
的值为64,则该算法的功能是( )



A.求![]() | B.求![]() |
C.求数列![]() | D.求数列![]() |
公元263年左右,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去逼近圆的面积求圆周率
,刘徽称这个方法为“割圆术”,并且把“割圆术”的特点概括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下图是根据刘徽的“割圆术”思想设计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运行该程序,则输出的
的值为( )(参考数据:
,
,
)







A.24 | B.30 | C.36 | D.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