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 算法初步
- 算法与程序框图
- 基本算法语句
- 算法案例
- 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秦九韶算法是一种将一元
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为
个一次式的算法。其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即使在现代,利用计算机解决多项式的求值问题时,秦九韶算法依然是最优的算法。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当
时函数
的值时,需要进行加法运算的次数及函数值分别为()




A.3,5.6426 | B.4,5.6426 |
C.3,5.6416 | D.4,5.6416 |
下图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中国剩余定理”.若正整数N除以正整数m后得余数r,则记为
,如:
,则执行该程序框图输出的n等于()



A.7 | B.6 | C.5 | D.8 |
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将“孙子定理”(也称“中国剩余定理”)编成易于上口的《孙子歌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已知正整数
被
除余
,被
除余
,被
除余
,求
的最小值.按此歌诀得算法如图,则输出
的结果为( )











A.53 | B.54 | C.158 | D.263 |
设
是斐波那契数列,则
.下图是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算法流程图,现要表示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30项,那么在流程图中的判断框内应填写的条件是()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