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就是人生最高尚的事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自从古圣先贤提出“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后,“三立”就成为了许多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我们虽然无法与圣贤比肩,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声音唱响这人生的“三部曲”。
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怎样与时俱进,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新青年”呢?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河豚肉柔和细腻、鲜美无比,自古就有“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的说法。但河豚体内含有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一块小小的河豚鱼肝就足以毒死几十个成年人。科学家研究发现,刚孵化出来的河豚鱼苗原本是无毒的,生长过程中,河豚只喜欢滤食有毒的海藻,经年累月摄入的毒素沉积在河豚体内,致使其体内毒性越来越大,以致根本无解。
为了享受到美味的河孵肉,又避开中毒丧命的风险,人们在河豚幼苗时通过网箱养殖,把它们和海藻深度隔离,并投喂小鱼小虾。失去天然食物之后,小河豚一开始横冲直撞,试图冲破网葙束缚,以致头破血流,浮尸海面。但最终,为了生存,河豚接受了人们为它选择的食物。经过几代的培育驯化,人工养殖的河豚终于彻底改变了亘古不变的食性,体内的毒素也逐渐随之消失。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古代谚语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
网。——北岛“一字诗”《生活》
网络使我们彼此之间越来越近,但有时也越来越远。——任正非
请分析上述语句中关于“网”的含义及引申义,任选其中的一句或几句,以“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横在昏睡和清醒之间的距离才是最大的距离,横在欲望和行为之间的空间才是最大的空间。”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在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了袁枚的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梁老师用这首诗鼓励孩子们,孩子们用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很多现场观众,20字的《苔》一夕之间走进亿万中国人的心中。
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一位诗人说:“你所经历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
上述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中国历来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近日,中华书局推出的《唐诗排行榜》首次对文学作品以排行榜的形式加以排序。据出版方称,这个排行榜是采集关于唐诗的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采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这一排序在学界引起了争论,有人认为这样的排序没有必要,有人质疑排序的依据,也有人认为中华书局以排行榜的形式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有积极意义。
[相关链接]唐诗排行榜前十名:1.黄鹤楼 崔颢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凉州词 王之涣 4.登鹳雀楼 王之涣 5.登岳阳楼 杜甫 6.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 7.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8.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0.蜀道难 李白对中华书局的这一做法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任命白岩松为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说“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
2012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其他科学奖项相比,文学奖没有那么多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歌诗合为事而作。主旋律歌曲之所以称为“主旋律”,因为它总能发出时代的强音,击中人心的“最大公约数”。“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这是《我们都是追梦人》描摹的小康路上的奋进场景;“汗也不白流,累也不白受,实干才能出成就,谁也别吹牛”,这是《时代号子》对实干兴邦最质朴的歌咏;“如果不曾长路跋涉,怎知道道路曲折?如果不是跨越江海,哪知道前途壮阔?”这是《乘风破浪再出发》对奋斗历程的回首,对“两个一百年”壮阔征程的展望。让每一首歌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力量,就能把我们赤诚的心、火热的爱汇入时代的大合唱。
我们用歌声赞美时代,我们用歌声吟咏情感,我们更可以用歌声抒发心志。请以“我想唱一支属于自己的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