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是今天成为我们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看到大观园的盛况,就觉得太过奢华,在众人陪同游览大观园时,又说“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之类的话,还把人造田野山庄“杏帘在望”一景的题匾更名为“浣葛山庄”,但是当她读完林黛玉的诗作后,又把“浣葛山庄”更为“稻香村”。
请根据所附的林黛玉的诗作,并结合元妃的身份、处境分析元妃先后修改匾名的原因,180字左右。(附)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学家克罗齐曾言:“要想评价但丁,就要使自己达到但丁的水准。”可生活常识又告诉我们:“不进厨房的人,也能辨别厨子的好坏。”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摄影中的视角有两种:一种是由外向内,另一种是由内向外。视角不同,则画面的美不尽相同,不仅摄影如此,生活中的很多事也都是如此。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网络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便可享受购物、缴费、挂号等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
材料二:
担心日渐衰老的父母看病不方便,一位北漂女孩儿今年中秋节回家探亲时,为父母从手机上下载了看病软件,又手绘了8页示意图,帮助老人熟悉掌握软件操作流程。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脱离材料内容和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上,多个物理公式和天文现象被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进行艺术化设计,做成了井盖涂鸦,成了“网红”。在大多数公众觉得此举可爱、有趣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井盖上涂写公式,纯属作秀”“这样做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理解公式、推崇公式的人应该潜心书斋,皓首穷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春游,本来是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放松心情、学习锻炼的好机会。然而,出行安全却成了困扰学校、家长的难题。关于“游不游”,家长们想法不一。
有家长说:“孩子人数多,容易出安全事故,最好不要组织学生到户外春游、踏青。”
有家长说:“如果因为害怕出事,就不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大自然、开阔视野、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长多方面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技能。”
到底“游不游”,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费翔说: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有人说:真正读懂一个人,可能需要一辈子,也可能只是一秒。
请以“我读懂了他(她)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补充横线上的内容再写作文。叙事有波澜,有细节描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中央气象台发起“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三名网友幸运地被抽中,获得台风命名权。三名网友精选出9个台风候选名字,分别是:牡丹、风铃、鸿鹄、飞廉、皮皮虾、熊猫、祥云、天马、木兰。经过专家评审环节后,其中将产生一个代替被除名的台风名字“海马”。
以上九备选名字中,你最青睐哪一个?为什么?请结合九个备选名字的文化含意或现实意义,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