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人问郭橐驼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只是让树木顺其天性自然发展罢了。栽种时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使它根须舒展,培土均匀;栽好后不动不虑,不妨害它的生长。别的种树人却不然,栽种时树根卷曲,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足;栽好后又深爱勤忧,旦视暮抚,甚至抓破树皮查验其死活,摇动树干观察其着土松紧。这不是让树木一天天背离其天性吗?

其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包含这个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犹太民族有这样一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字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第三只眼”,可解读为“不以寻常的眼光,换个角度,以更客观、全面、透彻的眼光看问题”。打开“第三只眼”, 可以看到我们曾经看不到的角落,可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风景,可以触摸到心灵深处的颤动,可以让你进一步认清人、事、物和自然……

请以“第三只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限文体(除诗歌外)。③文体特征要鲜明。④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3 | 题型:话题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因为明东的成绩在班上总是最后几名,今年高一课程一结束,当泥水匠的父亲就决定让他辍学跟着他学泥水匠的活儿,并说:“按你现在的成绩以后也就考一个专科。一个专科生眼下找个职业比当泥水匠强不了多少,而且还要花不少钱,还不如当个泥水匠,每天也有一两百块的收入,何况现在干泥水匠的活儿也不累。”明东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便想放弃学业去学泥水匠的活儿。明东班上的同学知道这件事后,议论纷纷。

对以上的事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自拟题目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律己宣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当前题号:5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多丽丝·莱辛,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没上过大学,也没进过文学培训班,但从未间断地阅读,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工作。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著名作家之一,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自小酷爱读书,曾放过牛、拾过柴、修过水库,也亲身体验过拾荒者的生活。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降临在了中国作家莫言身上,在中国人看来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自从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疯狂地购买他的书,但有多少人只是把它放在高高的书架上充充门面而已。各大媒体也不约而同地大肆报道他的作品,他的文章也即将收入中小学生课本,连他住的地方也要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文学界开始研究“莫言现象”,网上开始流传各种“莫言语录”。对此,你怎么看?请你谈谈你对这个社会现象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7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旅行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短暂的逃离,而是在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人说,岁月会流逝,容颜会老去,只有那些见过更多风景,经历过更多风雨的人,才会抵挡住时间的侵蚀。因此,他们说,让灵魂永远年轻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让自己“在路上”。

也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迹所至与心灵抵达都是一种人生的游历,读书赏乐品茗,跋山涉水过桥,生命之旅,形式多种,游目骋怀,同样其乐无穷。

读完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列名言,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怯懦的事情就是害怕,应该忘了恐惧感,而把全部心力放在属于人类情感的真理上,如爱、荣誉感、同情心、自尊心以及牺牲的精神。”

——威廉.福克纳

请以“人类情感的真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9 | 题型:话题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时候,家里用柴火烧饭。柴是湿的,常常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我问奶奶湿柴烧起来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响声呢?奶奶随口一句:“火小的,声音都大。”

有一次,与朋友顺江而行。江面宽阔,江水波涛滚滚;越往下行,江面越窄,江水反而平缓起来,没有了那份湍急。问朋友,朋友甩出一句“这儿水深呗”。

一次,父亲要我在木头堆中选一段好木料做桌面,我挑了一段又大又直的木头。父亲拿过去掂了掂,说“这木头不结实”。我问,你怎么知道?父亲扔下一句“结实的木头分量重”。

要求:
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前题号:10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