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水悄悄过,身如小草日日高。随着阅历的不断提升,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思想、观念、眼光、方法等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而变化的标志,就是能够不断地发现。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发现社会、人生、学习、生活的规律;在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中,发现形形色色人的个性和灵魂;在不断实践中,发现总结应对困难、复制成功、创造财富的各种办法。
请你从中挑出自己感受最强烈、认识最深刻、情绪最饱满、实践最有效的发现,再从中筛选出你最独特的、你最有信心写好的发现,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一位老和尚的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嘱咐弟子们每人去河对面的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南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很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的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古文辞类纂》风行二百余年的原因,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就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了一步,想依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分类辨体。于是乎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 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父辈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而今天,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见证和参与其中……
那么,活在当下的你,会见证和参与什么呢?请选个具体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在一家超市里,一家三口完成了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要求儿子把手推车放回原处。儿子说:“爸爸,你看手推车放得到处都是,没有人送还,这也是超市雇人收手推车的原因。”母亲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别苛求儿子了,回家。”正当父亲放弃自己的坚持时,一对年迈的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送回原处。
目睹此情景,父亲说:“儿子,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一扔了,另一种人则将它送回原处。第二种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们无论别人做不做,他们会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是他们想改变世界,而是他们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海明威以驻欧记者的身份旅居巴黎,对于这段异国经历,海明威在书中写到:“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几年前,在中国传统村落国际高峰论坛上,作家冯骥才撂下了句狠话“我们把660个城市基本变成一个样子,只用了20年时间,这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悲剧,也是对自己文化的无知”。如复制粘贴般而起的中国城市群,已然失去灵韵,而成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建筑作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高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文天祥、林则徐、赵一曼、黄继光、雷锋、邓稼先、屠呦呦、杜富……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也同普通人一样拥有对美好生活的眷恋。
请以“与_________相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人叙事散文或小小说。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在横线上填写他(她)的名字,展开想象,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