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海明威以驻欧记者的身份旅居巴黎,对于这段异国经历,海明威在书中写到:“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几年前,在中国传统村落国际高峰论坛上,作家冯骥才撂下了句狠话“我们把660个城市基本变成一个样子,只用了20年时间,这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悲剧,也是对自己文化的无知”。如复制粘贴般而起的中国城市群,已然失去灵韵,而成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建筑作品。
10年前,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在豆瓣网成立,拥有10余万成员。这是由于一些50后父母用过去时代留下的印记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造成了新生代80后子女的叛逆。中国年轻子女与原生家庭代际矛盾第一次以如此撕裂的状况展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10年后,这个小组已进入“雪藏”状态,当初那些“不听老人言”的年轻人有的已经妥协,有的则仍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坚持着自己的选择,但愤怒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解和沟通,以及对更好生活的追逐。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一家公司以“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对1022名美国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最后公布了一份“美国孩子心中的英雄谱”:耶稣、马丁•路德•金、约翰•肯尼迪、特雷莎修女、迈克尔•乔丹……他们评定英雄的标准是:他们的贡献超越了自己的职责;他们在压力下能英明决断;他们置生命、财产、荣誉于不顾;他们在一项美好事业中名列前茅;他们超越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