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读史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小题1】上片写到了人类历史的几个阶段?请结合诗句总结。
【小题2】“流遍了,郊原血”说明了什么?
【小题3】“歌未竟,东方白”有什么含意?
贺新郎·读史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小题1】上片写到了人类历史的几个阶段?请结合诗句总结。
【小题2】“流遍了,郊原血”说明了什么?
【小题3】“歌未竟,东方白”有什么含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列小题。
消息
徐志摩
雷雨暂时收敛了;
双龙似的双虹,
显现在雾霭中,
夭矫,鲜艳,生动,——
好兆!明天准是好天了。
什么!又是一阵打雷,——
在云外,在天外,
又是一片暗淡,
不见了鲜虹彩,——
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
【小题1】分别概括两节诗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诗歌中体现的思想情感。
【小题2】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消息
徐志摩
雷雨暂时收敛了;
双龙似的双虹,
显现在雾霭中,
夭矫,鲜艳,生动,——
好兆!明天准是好天了。
什么!又是一阵打雷,——
在云外,在天外,
又是一片暗淡,
不见了鲜虹彩,——
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
【小题1】分别概括两节诗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诗歌中体现的思想情感。
【小题2】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生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小题1】诗中诗人是抓住哪两个瞬间的场景,分别从哪两个感官角度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小题2】诗中所选取的两位海员虽心态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愿望,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盼望
艾青(1979年3月上海)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生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小题1】诗中诗人是抓住哪两个瞬间的场景,分别从哪两个感官角度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小题2】诗中所选取的两位海员虽心态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愿望,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阅读徐自摩的这首小诗,回答问题。
赠日本女郎①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①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这一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1)请分析这首诗歌最典型的艺术手法。
(2)“蜜甜的忧愁”是作者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感受,请具体分析“蜜甜的忧愁”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赠日本女郎①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①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这一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1)请分析这首诗歌最典型的艺术手法。
(2)“蜜甜的忧愁”是作者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感受,请具体分析“蜜甜的忧愁”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阅读戴望舒的《雨巷》,回答后面问题。
【小题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小题1】诗中的两个主要意像是什么?【小题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
颓圮( )彷徨( )( ) 寂寥( )彳亍( )( )
【小题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3】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
【小题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
颓圮( )彷徨( )( ) 寂寥( )彳亍( )( )
【小题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
【小题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阅读臧克家的诗《老马》,完成小题。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小题1】下面对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沉重欺压,有“扬起来”狠狠抽下的意思。
D.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小题2】(小题2)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30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 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
C. 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D. 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淡中见深远。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小题1】下面对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沉重欺压,有“扬起来”狠狠抽下的意思。
D.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小题2】(小题2)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30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 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
C. 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D. 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淡中见深远。
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也脍炙人口。请给这首诗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面小题。
烦 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小题1】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小题2】这首诗只由两节组成,第二节正好是第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诗人说“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烦 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小题1】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小题2】这首诗只由两节组成,第二节正好是第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诗人说“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