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䁔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一直与我们同在。
【小题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3分)
【小题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䁔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一直与我们同在。
【小题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3分)
【小题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A. 起句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吹拂、树叶稀疏之状。
B. 轻轻的一个“噢”字,便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诗人的一番领悟。
C. “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发现了“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就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不再是单纯的咏物写景了。
D. “经霜”一词语涉双关,它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比喻诗人人生历程中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等考验。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对“红叶”的领悟分两点:第一点是说“秋天到了”;第二点是诗人的最新感受,即“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两点如鸟之双翼,大大升华了诗的思想境界。
B. 此诗写的是自然界的一个镜头,所抒发的是诗人瞬间的一种感受,所见者小,而所寓者大。
C. 《红叶》颇有古人绝句、小令般的风姿,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更难得的是诗中有迥异于前人的新发现。
D. 沙白写诗,很讲究精炼,其诗歌语言常节省到“字不得减”的地步。但只有在节省语言的同时充实诗的意蕴,才能打动读者。《红叶》就是这样的范例。
红叶
沙白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
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小题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起句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吹拂、树叶稀疏之状。
B. 轻轻的一个“噢”字,便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诗人的一番领悟。
C. “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发现了“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就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不再是单纯的咏物写景了。
D. “经霜”一词语涉双关,它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比喻诗人人生历程中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等考验。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对“红叶”的领悟分两点:第一点是说“秋天到了”;第二点是诗人的最新感受,即“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两点如鸟之双翼,大大升华了诗的思想境界。
B. 此诗写的是自然界的一个镜头,所抒发的是诗人瞬间的一种感受,所见者小,而所寓者大。
C. 《红叶》颇有古人绝句、小令般的风姿,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更难得的是诗中有迥异于前人的新发现。
D. 沙白写诗,很讲究精炼,其诗歌语言常节省到“字不得减”的地步。但只有在节省语言的同时充实诗的意蕴,才能打动读者。《红叶》就是这样的范例。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
对下面这首现代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
B.第三节写“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
C.“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 “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
D.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和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词,完成下列小题
风景
辛笛(注)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九四八年夏,在沪杭道上)
(注)辛笛(1912-2004),现代诗人,江苏淮安人。诗人年轻时去英国留学,写这首诗时刚从海外归来。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诗歌取名为《风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诗分析说明。
风景
辛笛(注)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九四八年夏,在沪杭道上)
(注)辛笛(1912-2004),现代诗人,江苏淮安人。诗人年轻时去英国留学,写这首诗时刚从海外归来。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铁轨喻“中国的肋骨”,以列车喻“社会问题”,比喻新奇生动,含义深刻,揭示了旧中国贫穷、黑暗的社会现实,也为全诗定下了沉重的基调。 |
B.第三四句是对车外景象的想象和议论,诗人取茅屋和坟入诗,既勾画出农村的萧索,又由生死距离之短写出农民一生的可悲可叹。 |
C.第五六句以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第六句中“新”与“旧”形成鲜明反差。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被抓的壮丁悲惨境况的深切同情。 |
D.整篇诗歌中没有出现一个“我”字,却塑造了一个情感饱满的自我形象,诗人是一个怀有深沉忧患和愤激心情的思考者。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小题1】下列关于第一节的四行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3】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小题1】下列关于第一节的四行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递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
D.这四行诗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
B.“沾着些故国的泥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感情充沛,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
C.尾句和首句呼应,以视觉方式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二)山百合
席慕蓉
与人无争,静静地开放
一朵芬芳的山百合
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
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它的洁白
只有我的流浪者
在孤独的路途上
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
下面关于席慕蓉的现代诗《山百合》的鉴赏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山百合
席慕蓉
与人无争,静静地开放
一朵芬芳的山百合
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
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它的洁白
只有我的流浪者
在孤独的路途上
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
下面关于席慕蓉的现代诗《山百合》的鉴赏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百合”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它静谧、芬芳,有着洁白的品格和“与人无争”的态度。 |
B.诗歌的情绪是平静恬淡的,但“没有人知道”和“流浪者”的意象又给诗歌增添了寂寞的色彩。 |
C.诗人借山百合含蓄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渴望被人懂,但只有同样孤独的流浪者才能互相温暖心灵。 |
D.诗人借山百合的孤独写自己的孤独,诗句绮丽繁华,句句扣人心弦。 |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下列对该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关于诗歌意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下列对该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闺怨诗一向是含蓄不露,不违温柔敦厚之旨,这首诗的风格也是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 |
B.诗中所出现的意象也是传统的、中国的,如莲花,东风,柳絮,跫音,春帷,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青石的街道。 |
C.诗歌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 |
D.诗歌营造出了别具感情色彩的意境,尽力渲染浓重的愁绪,亲人久别但最终相聚,这些都曲折地表现了出来。 |
A.用莲花来象征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思妇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一开一落微妙地变化着,充溢着清丽而婉伤的情思。 |
B.两个比喻“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写出了思妇多疑猜忌的心,使女子蕴含的古典风韵也大为减色。 |
C.“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四个否定句连相呼应,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
D.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涟漪,情感起了变化,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
A.中间两个小节句式相当,分别用了两个否定和两个象征 |
B.从语言运用上来讲,本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 |
C.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景前后逆转,具有高度的戏剧性,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
D.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女子,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第三节中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即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 “最珍贵、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小题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作者是真的忘了在哪里捡来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时间:
心理: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节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
B.第一节的四句诗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 加强了感情渲染。 |
C.第三节“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感情推向了高潮。 |
D.第三节结尾句与该节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 “最珍贵、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小题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作者是真的忘了在哪里捡来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时间: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