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阻风江口
(清)陈维崧
浊浪堆空,暨阳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且共春申语”,此时词人思接千载,与战国时期的春申君深情交谈。
【小题2】本词中的“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点绛唇·阻风江口
(清)陈维崧
浊浪堆空,暨阳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浊浪堆空”,侧面渲染了江风的猛烈巨大,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
B.“冰车铁柱”,状写江上巨涛,化柔性的水波为刚性的冰车和铁柱。 |
C.“隐隐轰吴楚”,“轰”是“轰炸”的意思,生动描绘出江涛的巨大威力。 |
D.“独眺君山”,词人终于出现,他极目远眺,看到了洞庭湖里的君山。 |
【小题2】本词中的“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
▲ ▲
⑵“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 ▲
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
▲ ▲
⑵“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 ▲
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作者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作者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5分)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作者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小题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的含义。(3分)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作者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小题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的含义。(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歌子•过严关
张孝祥
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小题1】这首词是如何描写岭南山的特点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
【小题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4分)
南歌子•过严关
张孝祥
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小题1】这首词是如何描写岭南山的特点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
【小题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①,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②波底月!
注释:①“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州时所作的词。②“西湖”,词中指颍州的西湖。
【小题1】词中“空听潺潺清颖咽”一句中哪种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词的最后两句。(4分)
【小题3】“佳人犹唱醉翁词”言简而意丰,词美而情深,诸君回顾《醉翁亭记》,细品本词,探究欧公形象。(4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①,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②波底月!
注释:①“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州时所作的词。②“西湖”,词中指颍州的西湖。
【小题1】词中“空听潺潺清颖咽”一句中哪种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词的最后两句。(4分)
【小题3】“佳人犹唱醉翁词”言简而意丰,词美而情深,诸君回顾《醉翁亭记》,细品本词,探究欧公形象。(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小题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
【小题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3分)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小题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
【小题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本词作者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蒋兴祖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最终力不敌,死于此。妻及长子相继以死。其女为贼所虏,北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中。
【小题1】简要分析词的开头选用“朝云”“车声”两个的意象的妙处。(5分)
答:
【小题2】有人说“此词体现了女词人的爱国精神。”请分析其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6分)
答:
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本词作者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蒋兴祖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最终力不敌,死于此。妻及长子相继以死。其女为贼所虏,北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中。
【小题1】简要分析词的开头选用“朝云”“车声”两个的意象的妙处。(5分)
答:
【小题2】有人说“此词体现了女词人的爱国精神。”请分析其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6分)
答: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小题1】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______派”首要词人。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小题1】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______派”首要词人。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酒泉子
潘阆①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②
【注释】①潘阆:字逍遥,又号逍遥子。至道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②水云寒:因是清秋,所以水云觉凉。
【小题1】词的五、六两句“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小题2】宋杨湜《古今词话》云:“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词的结尾两句“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寄托了词人什么思想?(4分)
酒泉子
潘阆①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②
【注释】①潘阆:字逍遥,又号逍遥子。至道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②水云寒:因是清秋,所以水云觉凉。
【小题1】词的五、六两句“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小题2】宋杨湜《古今词话》云:“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词的结尾两句“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寄托了词人什么思想?(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