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5分)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作者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小题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的含义。(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2-04-20 04:4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年年雪里
(南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了作者的三个生活阶段,“常插梅花醉”的早年时期,“赢得满衣清泪”的中年时期,“故应难看梅花”的晚年时期。
B.“常插梅花醉”的“醉”,既可指词人是在酒后赏梅,也可是醉人、醉心之意,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
C.一个“挼”字与前一句的“插”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年赏花插花时,是无限的喜悦,如今却任凭手中的梅花随意凋零。
D.这首词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和未来,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小题2】诗人常用“梅”来表达友情、爱情。下列诗句中能表达这种情感特点的两项
A.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宋·王安石《梅花》
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
C.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思寄愁绝。-----明·朱松《饮梅花下赠客》
D.小梅风韵最妖娆,开处雪初消。-----宋·晏几道《诉衷情》
【小题3】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这首词写了作者的三个生活阶段,请结合词句说明诗人写了这三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女冠子·元夕
蒋 捷①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②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③。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人,南宋亡,隐居不仕。②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③灺(xiè):灯烛的残灰。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笔两句从静态方面描写过去元宵节日如画的迷人景象,目的在于为后文实写现在元宵的冷清暗淡,形成今昔的强烈对比。
B.上片三至六句从动态方面虚写春风吹到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笑语欢声的热闹繁华场景。
C.“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写随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是从前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的元宵节。
D.“江城人悄初更打”以静衬动,从灯市时间短促写夜晚冷落,寂静无声,鼓点悄然响起才知是初更,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
E.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流动,无一凝滞。对今夕元宵节的描写不惜浓墨重彩,直接间接叙写兼有,或以梦境再现。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