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题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萦,又逐郊原春草生。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本是仲长统的诗句,作者借用来做词的起拍与过片,使之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
B.“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作者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
E.最后两句是说作者身处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减字木兰花(注)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携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携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
下列各项中,与“大江东去,浪沟尽,千古风流人物”所用的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⑤⑥/②④ | B.①②③⑤/④⑥ |
C.①③④/②⑤⑥ | D.①③⑥/②④⑤ |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全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小题2】诗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请简要说明。
蝶恋花·重游晋祠①题壁
[清]朱彝尊②
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
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
(注) ①晋祠:位于今山西太原。②朱彝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小题1】全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小题2】诗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