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话包含了三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0-25 03:19: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小题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小题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①
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②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
③
,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注①陈敬叟:刘克庄友人。刘克庄作此词时陈敬叟正滞留临安。②明发:天亮,黎明。③画眉:汉代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后因以“画眉”形容夫妻恩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一、二句精于炼字。“夺”突出元夕灯火通明之景,“侵”则极写人们彻夜欢愉之态。
B.“物色旧时同”与“似曾相识燕归来”异曲同工,渗透了作者回忆往昔美好时的怅惘之情。
C.“情味”引出内心感触,“中年”显露沧桑意味,“别”与“同”构成鲜明反差,内敛深沉。
D.下片一、二句借典故写闺情,劝说陈敬叟值此佳节切莫流连赏景,当为妻画眉,偕妻拜月。
E. “人散市声收”与开头热闹之景呼应,使作品回环紧凑,“渐”字则引出愁情,余味徐生。
【小题2】如何理解“愁时节”的含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3
诗歌鉴赏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题1】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答:
【小题2】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
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彭浪矶
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1)
,蓝田日暖玉生烟。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
(3)
,唯见江心秋月白。
(4)竹喧归浣女,
。
(5)念去去千里烟波,
。
(6)间关莺语花底滑,
。
(7)
,到黄昏点点滴滴。
(8)连峰去天不盈尺,
。
(9)羽扇纶巾,谈笑间,
。
(10)
,寻常巷陌,
。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