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阔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增加全诗的气势。客是诗人自称,游目纵观,不禁激情满怀。
B.汉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显示出汉将军营中的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
C.颔联和颈联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壮丽景象: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充满阳刚之美。
D.诗歌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
【小题2】《汇编唐诗十集》评价此诗“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上述评价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31 06:4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古代诗歌阅读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唐   薛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1纡郁;幽深;嵯峨,险峻 。2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 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咸阳:即都城长安。 3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 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后终于饿死在首阳山。
【小题1】下面分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倩。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中间四句,由于望家乡而不见,一片乡思萦绕不去,日暮之时,诗人想到了家乡两座名山,并因山及人。用典故,写已无傅岩、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现出作者仰慕贤士、高人的思想,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即使乡情显得强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作了铺垫.
D.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自然直白地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这样,在变化中,感情得到了丰富的体现。
E. 诗的最后想到自己已经多年客游在外了,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不知还有多长的时间。于是诗人把思乡之情,扩展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了更为深长、悲凉的意味,使得全诗至此充满了一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思想感情。
【小题2】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东都。世充却还,我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弓马 便:擅长
B.超拜护军   超:越级提升
C.简精兵三万 简:挑选
D.以逼东都   逼:逼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世充首可悬于麾下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B.王世充东都食尽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C.得军资    纵一苇之
D.我按甲    彼恶乎待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