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文3、4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拂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1)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2)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齐。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扑之,入石穴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壁不啻也。(4)于盆而养之,蟹,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官贵。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诣: ②祝: ③爽:
④逼: ⑤循: ⑥趁:
⑦遽: ⑧掭: ⑨土:
⑩白: ⑪黄: ⑫塞: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B.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使小说情节一步步向高潮推进。
C.小说语言精练,如“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二十余字,就清楚地记叙了成妻求虫的全过程。
D.小说通过“逐”“蹑”“扑”“掭”“灌”“视”等字,突出动作性,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毫毕现,如在眼前,语言生动形象。
【小题4】求神问卜,成名终得促织,如何看待小说的这个情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0 05:09: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比笼中。成视之,庞修伟,自增愧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又试之鸡,果如成言。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臣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节选自《聊斋志异·促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出己虫,比笼中  纳:使进入B.见鸡伸颈摆扑 旋:顷刻
C.力叮不释    释:消失D.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靡:倒下
【小题2】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庞修伟   项王默不应B.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大行不细谨
C.赏成,献诸抚军   良入,具告沛公D.则应节舞   项王按剑跽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中好事少年找上门一再挑衅成名,强行要求斗蟋蟀,最终其貌不扬的小蟋蟀战胜了形体魁伟的“蟹壳青”。
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成名看后心中大喜。
C.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先训斥后又奖赏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又用金笼装着献给了皇帝。
D.皇帝非常高兴,便下诏赏给巡抚名马和锦缎,没过多久,县令和成名也因为小虫之功得到了好处。
【小题4】下列相关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无出其右”的意思是没有人能超过他,“虚左以待”里的“虚左”是“空出车上的尊位去迎接贤才”。
B.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的尊卑,宴席的四面最尊的座次是坐东面西,《鸿门宴》里项羽、项伯坐的就是首席。
C.疏,指上给皇帝的奏章,如《论积贮疏》、《谏太宗十思疏》等,也可指分条陈述,文中即是此义。
D.邑庠,指明清时县学。庠,特指乡学。明清时期,国子监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且兼有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能。
【小题5】下列有关《聊斋志异》内容的选项中与作品相符的一项是
A.《画皮》中的鬼化成美女,王生因渔人之色遭到被挖心的报应,也让妻子受到杖击和吃别人痰唾的侮辱。
B.《聂小倩》中的燕生信义刚直、武艺高强,给一见倾心的才子佳人浪漫婉转的爱情故事增添了阳刚之气。
C.《陆判》中朱妻为了能配上换心之后“文思大进、过眼不忘”的才子朱尔旦,又主动让陆判为她换上美人头颅。
D.仙女翩翩取梧桐树叶剪裁衣服,又掇拾洞口白云当棉花制作夹袄,这些描写展示了蒲松龄超凡的想象力。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①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荆,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顶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③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④未几,成归,闻妻言,如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小题1】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其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人名)。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字:
香于鼎    ②无毫发    ③如冰雪 ④虫翘然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起扶杖    少年固B.睹促织    相对默
C.非前物 足失色D.循陵走   掩口胡卢
【小题4】指出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力叮不释B.日与子弟角C.笼归,举家庆贺D.取儿藁葬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②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小题6】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两个片段有何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莱州秦生,制药酒,误投毒味,未忍倾弃,封而置之。积年馀,夜适思饮,而无所得酒。忽忆所藏,启封嗅之,芳烈喷溢,肠痒涎流,不可制止。取盏将尝,妻苦劝谏。生笑曰:“快饮而死,胜于馋渴而死多矣。”一盏既尽,倒瓶再斟。妻覆其瓶,满屋流溢。生伏地而牛饮之。少时,腹痛口噤,中夜而卒。妻号,为备棺木,行人殓。次夜,忽有美人入,身长不满三尺,径就灵寝,以瓯水灌之,豁然顿苏。叩而诘之,曰:“我狐仙也。适丈夫入陈家,窃酒醉死,往救而归。偶过君家,彼怜君子与己同病,故使妾以馀药活之也。”言讫,不见。

余友人丘行素贡士,嗜饮。一夜思酒,而无可行沽,辗转不可复忍,因思代以醋。谋诸妇,妇嗤之。丘固强之,乃煨醯以进。壶既尽,始解衣甘寝。次日,竭壶酒之资,遣仆代沽。道遇伯弟襄宸,诘知其故,因疑嫂不肯为兄谋酒。仆言:“夫人云:‘家中蓄醋无多,昨夜已尽其半:恐再一壶,则醋根断□。’”闻者皆笑之。不知酒兴初浓,即毒药犹甘之,况醋乎?此亦可以传矣。

【小题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夜思饮     (2)故使妾以馀药之也
(3)而无可行   (4)谋
【小题2】下列加点字活用情况与“生伏地而饮之”中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宜然B.不赂秦
C.李牧连D.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胜于馋渴而死多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煨醯以进B.继以五季之酷
C.并力西向D.苟以天下之大
【小题4】可填入第二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焉B.哉C.也D.矣
【小题5】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有(  )
A.正面描写B.欲扬先抑C.正反对比D.借物喻人
【小题6】分析作者怎样用夸张的手法穷形尽相地刻画了酒鬼的形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大福
太行毛大福,疡医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我昭雪,回搒掠死矣!”狼见毛被絷,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治疮伤的外科医生。②数事:数件。③搒:笞击拷问。④絷:捆绑。⑤稳婆:接生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不信,之    械:用枷锁拘禁
B.会毛金饰 货:出售
C.一狼衔敝履道上 委:丢弃
D.未搜括,被狼衔去也    遑:急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敷药如法,行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官不信,械    作《师说》以贻
C.今遂此被屈    故为之文
D.君不我昭雪    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
①咆哮相侵,惧甚     ②日既晚,狼遥送之
③狼见毛被絷,怒奔隶 ④君不为我昭雪,回搒掠死矣
⑤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了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帮助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可见这类事情在以前也多有发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2)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
(3)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饮则酹酒于地,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
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让之饮,慨与同酌。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喜极,申谢。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为常耳。”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询其姓字,曰:“姓王,无字,相见可呼王六郎。”遂别。明日,许货鱼益利,沾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如是半载,忽告许曰:“拜识清扬,情逾骨肉,然相别有日矣。”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妨明告:我实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相见遽违,良足悲恻。然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遂与畅饮。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妇自出,疑其言不验。抵暮,渔旧处,少年复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问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许感叹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  数日又来告别,许疑其复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恻隐,果达帝天。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来日赴任。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许应之。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B.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C.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D.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郭,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也指城外的北郊
B.字,古代文人一般既有名又有字。自称用名,表谦虚;称人用字,表尊敬
C.亭午,正午,中午。文中的“鸡唱,今夕,抵暮”都用来表示时间。
D.授,接受官职。古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拜,擢,迁,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天傍晚,许某与少年对饮,一条鱼页=也没捕到,少年自告奋勇到下游为许某捕鱼。
B.许某为表达对少年的感谢,要送鱼给他,少年不要,表示以后会常来找许某。
C.王六郎说自己是因生前饮酒过量溺水而死,第二天要投生人间,特来告别。
D.少年见女子怀抱婴儿渡河而坠,于是产生仁爱之心,不忍女子代替自己,故相救。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知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