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指大家、许多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指小学教育。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1-02 10:4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柳州罗池庙碑

韩愈

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亭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则我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 ”莫不忖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或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尝与其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 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 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

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己。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而有文章,尝位于朝,光显矣,己而摈不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
B.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
C.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
D.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乡    闾:乡里B.流四归  逋:逃亡
C.肥大蕃    息:生长D.以名木  树:树木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罗池庙:柳宗元庙。庙,原先是指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也可用来供奉祭祀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B.柳侯:柳宗元。侯,本指诸侯。柳宗元为州刺史,主一州之事,职位相当于古之诸侯,故称之为侯。
C.辛卯:天干地支。我国古代将“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地支。
D.讳:古人在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前加“讳”,表示尊重;也指避讳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如文中“其月景辰”,避唐高祖李渊父李昞讳,以“景”代“昞”。
【小题4】依据文中第一段,简要概括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选自《师说》)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鉴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令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音乎   师:学习
B.是故贵无贱 无:无论,不分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D.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小题2】下列句子不属于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提出论点,接着明确教师职能,再分析从师的重要性,最后论证出择师标准,这都是从正面进行论述。
B.第一段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择师标准,阐明了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C.第二段中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反复论述,辅之以感叹句,感情一层比一层强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水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尢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女子二人,皆幼。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剌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白肆于山水间/
B.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滙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C.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D.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白肆于山水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讳,名。生者称名,死者称讳
B.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在本文中指先父。旧称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博学宏词: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始于唐,是为了解决科举出身后等待人仕所产生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之一。
D.葬:指安葬,安葬要进行葬礼。我国古代有五种礼制,包括凶礼、吉礼、军礼、宾礼、嘉礼;葬礼属于凶礼;婚礼属于吉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置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本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B.柳宗元被贬柳州,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
C.柳宗元俊才绝纶,名声早振时,达官贵人都争着和他交往,一旦被贬,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作者对此表达了深沉的愤慨。
D.作者在文章里浸透和倾注了丰沛的情感,也融入了对柳宗元做人与做文、做人与做官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