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术:____________
(2)会有四方之事 会:____________
(3)彭泽去家百里 去:____________
(4)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交病:____________
(5)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____________
(6)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____________
(7)或棹孤舟 棹: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序文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①,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②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③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④,当敛裳宵逝⑤。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曰。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陶渊明集》)
(简注)①生生: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②诸侯:各地州郡长官。③矫:假。厉:勉强。④稔:谷物成熟之期。⑤敛裳:收拾行装。宵逝:连夜离开。(阅读指要)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所作。本文是序文,叙述了他就职彭泽县令和弃职的原因。当时正值天下祸乱不已,政局动荡;由于他生活贫困,难以自给,于是在别人的推荐下勉强到离家甚远的彭泽县,当了县令这样一个小官。但几天后,就有了归隐的想法。这是因为他天性自然纯朴,从仕不但不能实现他欲有所为的壮志,还得违拗自己的质性,折腰事人,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最终选择了躬耕。因为既要保全精神上的真我,又要为家人谋求衣食,维持生计只能选择躬耕才是最无愧的。于是借程氏妹丧之机,就弃官归田了。
(阅读训练)【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___________)(2)脱然有怀,求之靡途(___________)
(3)彭泽去家百里(___________)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会”与“会有四方之事”中“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B.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
C.长风破浪会有时 | D.于是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 |
A.眷然有归欤之情 | B.深愧平生之志 |
C.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 D.会有四方之事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④诸侯以惠爱为德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3)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小题6】简述辞官归隐田园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无怀氏、葛天氏: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小题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
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 |
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
D.衔觞赋诗(酒杯) |
因以为号焉 以此自终
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
A.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不同 |
B.两个“以”不同,两个“得”相同 |
C.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也相同 |
D.两个“以”不同,两个“得”也不同 |
①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
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
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
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 |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 |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 |
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 |
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 |
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
兰亭集序①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②事也。群贤③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字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④,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⑤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⑥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⑦。”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⑧,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⑨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⑩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古文观止》)
(简注)①作者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其所作《兰亭集序》笔势矫若游龙惊凤,历代被视为书坛珍品;其文清朗俊逸,亦为后世称颂,尤以此序堪称杰作。②修禊:指三月上旬已日古人临水行祭,以被除不祥的活动。③群贤:指名流孙绰、谢安等人。④相与:相处。⑤晤言:面对面地谈话。⑥趣舍:即取舍。⑦死生亦大矣:语见《庄子》:“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⑧契:符契。古代用作凭证,由两半合成,双方各执一半以资取信。⑨彭:彭祖,相传活了八百年。殇,天折短命的人。⑩致:情怀兴致。
(阅读指要)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作者与诸位友人宴集于风景秀美之会稽(今浙江绍兴)兰亭,吟诗抒怀。后所作皆被编篆辑集,并由王羲之作序。这篇著名的宴游诗序,生动地记叙了聚会的盛况,深情地抒发了个人的感慨。作者指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为“虚诞”、“妄作”,这在谈玄之风盛行的东晋,是有进步意义的。文章气势道劲,直抒胸臆,笔触清新幽雅,朴实自然,这在当年雕章琢句的骈文统治文坛的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
(阅读训练)【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_________)
(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__________) (4)齐彭殇为妄作(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盛”与“俯察品类之盛”句中“盛”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寺桃花始盛开 | B.请其矢,盛以锦囊 |
C.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 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
A.群贤毕至 | B.少长咸集 |
C.死生亦大矣. | D.一觞一咏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B.仰观宇宙之大 |
C.当其欣于所遇 | D.暂得于己 |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本文描写了兰亭四周的风光景物,并由良辰美景之乐引发感慨,着眼“死生”二字,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东晋盛行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虚无主义哲学观点,于悲伤感慨中透露出__________。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2)尝从人事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4)幼稚盈室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5)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生:____________
(2)眄庭柯以怡颜 怡:____________
(3)倚南窗以寄傲 傲:____________
(4)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____________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 ④齐彭殇为妄作 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⑥所以游目骋怀 ⑦足以极视听之娱 ⑧终期于尽
A.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
C.①/②⑧/③⑤/⑦/④⑥ |
D.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