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学书。稹九岁能属文。十五岁两经擢第。二十四调判入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元和元年四月也。制下,除右拾遗。稹性锋锐,见事风生。既居谏垣,不欲碌碌,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于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宿敷水驿,内官刘士元后至,争厅。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士元追之,后以箠击稹伤面。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仅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婉。穆宗皇帝在东宫,有妃嫔左右尝诵稹歌诗以为乐曲者,知稹所为,尝称其善,宫中呼为元才子。荆南监军崔潭峻甚礼接稹,不以掾吏遇之,常征其诗什讽诵之。长庆初,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辞等百余篇奏御,穆宗大悦,问稹安在,对曰:“今为南宫散郎。”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然辞诰所出,夐然与古为侔,遂盛传于代,由是极承恩顾。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执政有与砺厚者之     :厌恶。
B.稹欲追,擅令停务 :拘捕。
C.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     :嘲讽。
D.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之  :轻视。
【小题2】以下句子中,分别表现元稹性锋锐、有才名的一组是
A.即日上疏论谏职 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B.稹并劾奏于法 里巷相传,为之纸贵
C.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  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
D.既以俊爽不容于朝 宫中呼为元才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作为谏官尽职尽责。议论西北边防事务等朝廷大事,皇上召见他并询问治理策略,可又忌恨他,贬他出京,让他作了河南县尉。
B.元稹先后弹劾过违规擅自收税的节度使、杖毙县令的观察使、违制让丧柩停放邮舍的节度使,还让做违法事的河南尹停止处理政务。
C.元稹和白居易友善,都善于作诗,时称“元、白”;二人遭贬后经常互赠诗作,唱和应答,其流离放逐之情,很是凄婉。
D.唐穆宗很欣赏元稹的诗作,看到他的连昌宫辞等百余篇,非常高兴,当天就调任他作祠部郎中、知制诰;元稹也不负圣望,辞诰盛传于当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4-23 08:0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乃无所不通。既而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闾里相讼者,不诣官府,诣城请决。陕虢观察使李泌闻其名,荐为著作郎。德宗令长安县尉赍束帛而召之。寻迁谏议大夫。初,未至京,人皆曰:“阳城山人今为谏官,必能以死奉职”。人咸畏惮之。及至,诸谏官纷纭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而城与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虚名讥之。有造城所居,将问其所以者。城知其意,引之与坐,辄强以酒。客辞,城辄引自饮,客不能已,乃与城酬酢。客或时先醉仆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疏,论延龄奸佞,贽无罪。德宗大怒,将加城罪。时顺宗在东宫,为城独开解之,城赖之获免。金吾将军张万福乃造城曰:“诸谏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然德宗朝夕欲相延龄,城辄沮之,竟坐延龄事改国子司业。城既至国学,与诸生日笃。有薛约者,尝学于城,以言事得罪,徙连州。城与约饮酒诀别。德宗闻之,以城党罪人,出为道州刺史。太学生二百七十人诣阙乞留,吏遮止之,疏不得上。在道州,以家人法待吏人,不以薄书介意。赋税不登,观察使数加诮让,遣判官督其赋,至州,怪城不出迎,以问州吏,吏曰:“刺史闻判官来,以为有罪,自囚于狱,不敢出。”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判官不自安,辞去。顺宗即位,诏征之,而城已卒,士君子惜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阳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宋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赞遭枉黜/无敢救者/
B.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宋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赞遭枉黜/无敢救者/
C.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宋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赞遭枉黜/无敢救者/
D.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宋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进用诬谮/时宋毁诋大臣/陆赞遭枉黜/无敢救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比较贵重的礼物。以束帛召见足见皇帝对阳城之器重。
B.东宫,中国古代宫殿之称,因方位得名,王子大多居住于此,故又以东宫借指王子。
C.诸生,古代经考试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如太学学习的生员,泛称诸生。
D.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如《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脚踞”中的“使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律己苦读,品德受人推崇。他于贫寒中经过六年刻苦学习,学问渊博;德行深受人们仰慕,从学者众多,甚至人们有官司也请求他裁决
B.阳城担任谏官,敢为陆贽鸣冤。他初为谏官时,日夜与客痛饮,不以国事为念;后为改变人们对他的印象,当陆贽蒙冤时,他挺身而出为其辩护。
C.阳城重情重义,和诸生感情深厚。学生薛约以言事获罪,被流放连州,阳城与其饮酒诀别,触怒德宗,被贬为道州刺史,太学生为他求情也于事无补。
D.阳城巧施妙法,应对督收赋税。他任道州刺史时,因征收赋税不力数次遭到上司责备;当上司派判官督收赋税时,他自囚于狱,使判官不安而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造城所居,将问其所以者。城知其意,引之与坐,辄强以酒。
(2)然德宗朝夕欲相延龄,城辄沮之,竟坐延龄事改国子司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房乔,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已,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日:“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日:“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廩,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遺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年七十。废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 房玄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B.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C.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D.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由尊长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
B.“草隶”指草书和隶书,是隶书字形的进--步简化,书写便捷,成为唐代通行的主要字体。
C.礼部为古代“六部”之一,掌礼仪、祭享、贡举等,是中央行政机构,长官为礼部尚书。
D.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死亡有不同称谓,称皇帝死为“崩”,诸侯或大官死为“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自幼聪慧,博览经史,善写文章。他在秦王府时,写军书奏章,不用打草稿,倚马可待,文约理丰。
B.房玄龄是位孝子,父亲生病,他尽心服侍,未曾解衣而眠;继母去世,他因忧伤过度,只得暂时离开职位。
C.房玄龄十分重视人才,善用人才。他用人不求全责备,不论地位高低贵贱,视其才能而用,被誉为良相。
D.助太宗即位,房玄龄立下大功。辅佐太宗,他尽心竭力。太宗亲征辽东,命他留守京城,将他比作萧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常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暴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
(选自《旧唐书·穆宁传》,有删改)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穆宁“清慎刚正”的一组是
①传檄郡邑,多有应者
②喻以大义,不为挠折
③惮宁威名,寇盗辄止
④时不我容,我不时徇
⑤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
⑥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
A.①②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至幼邻,擢明经第,解褐单父尉。从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①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至顿首,鸣咽流涕。

至德中,将军王去荣杀富平令杜徽,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至谏曰“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荣善守,陕新下,非去荣不可守,臣谓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党,许叔冀守灵昌,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绝伦、剑术无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彼逆乱之人,有逆於此而顺於彼乎?乱富平而治於陕乎?悖县令,能不悖於君乎?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可以一士小材,废祖宗大法。”帝诏群臣议,太子太师韦见素、吏部郎中崔器等皆以为:“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也。帝王不擅杀,而小人得擅杀者,是权过人主。开元以前,无敢专杀,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国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复鸿业,则去荣非至德罪人,乃贞观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易之耶?”诏可。

蒲州刺史以河东濒贼,毁庐舍五千室,不使贼得保聚,大扰。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

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丞相杨绾请依古制,县令举孝廉于刺史,刺史升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言。至议以为:“自晋后,衣冠迁徙人多侨处,因缘官族,所在占籍。今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大州得置大学馆诏博士领之,召置生徒。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

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骑常侍卒,年五十五,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贾至传》)

注:①先天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B.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C.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D.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即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与进士二科是唐朝科举基本科目。
B.太子太师,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
C.举孝廉,汉朝开始实行,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
D.赠,文中指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加封官职、勋位,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至才华卓著,文学才能突出。贾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随玄宗入蜀,担任起居舍人,为玄宗拟写传位诏书,得到玄宗认可,贾至非常感动。
B.贾至看重法令,分析事理透彻。贾至认为王去荣犯法当死,不能因为他有一点才能就宽恕,应严格执法,群臣与他意见一致,最终说服了皇帝。
C.贾至办事稳妥,能够安抚百姓。蒲州刺史为了讨伐河东贼寇,毁掉许多房屋,百姓不堪其扰,贾至前往安抚,官府帮助百姓建房,才平息了民怨。
D.贾至见解独到,得到朝廷认可。杨绾请求按照古代制度,选拔人才,得到多数有关官员认可,贾至提出不同意见,谈论的人认为他说得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
(2)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伴。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顺宗即位,王叔文、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之人郁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挚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B.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C.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D.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
C.元和,唐朝年号,同《琵琶行》中“元和十年”的“元和”。
D.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京城的军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少有才华。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时同窗都推崇他。
B.柳宗元受到器重,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入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
C.柳宗元重视友情。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便去蛮地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
D.柳宗元提携后辈。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会成为名士。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