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正月晦日巷死”中,“晦日”,是指正月初一。
②《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文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地名、书室名、谥号、字、号、官职。
③《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句中的“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21点。
④《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再别康桥》《小狗包弟》的作者分别是东晋王羲之、北宋王安石、现代戴望舒、巴金。
⑤《老人与海》《祝福》《孔雀东南飞》《包身工》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别有圣地亚哥、祥林嫂、刘兰芝、芦柴棒。
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①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正月晦日巷死”中,“晦日”,是指正月初一。
②《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文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地名、书室名、谥号、字、号、官职。
③《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句中的“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21点。
④《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再别康桥》《小狗包弟》的作者分别是东晋王羲之、北宋王安石、现代戴望舒、巴金。
⑤《老人与海》《祝福》《孔雀东南飞》《包身工》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别有圣地亚哥、祥林嫂、刘兰芝、芦柴棒。
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A.①②⑥ | B.②⑤⑥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 |
B.“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
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语意已尽处为读 |
D.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一名,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探花和榜眼。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长短句”“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
B.九宾之礼,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种地位不同的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延引上殿。由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如“乃朝服,设九宾”。 |
C.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从体裁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D.新闻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它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而报告文学则不用强调真实,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时间编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
C.汉字的形体演变可分为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前一阶段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其中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 |
D.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进入阶级社会后,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后来,姓和氏成一回事,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有的甚至连正式名也没有。 |
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诗歌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经》多为四言,《使至塞上》是五言,《琵琶行》是杂言。 |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子十五至二十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依次指男子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两句中的“辟”“征”。 |
D.“重阳节”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写到了登高、插茱美等重阳节习俗。 |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着重揭露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B.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及多个学术领域等均有重大贡献,但小说集仅有《呐喊》和《彷徨》两部。 |
C.《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
D.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威尼斯商人》代表着他的艺术顶峰。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左传》。 |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12策。 |
D.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资治通鉴》。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楔子常在剧本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有时也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角色有旦、末、净等,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 |
B.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历来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
C.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他的四大悲剧是指《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罗密欧·朱丽叶》。 |
D.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和《文艺心理学》,是他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成的著作,先生90年的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美学事业。 |
下列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称“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友”,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
B.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已成为千古名句。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
C.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D.《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
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左传》和《乐》六种经书。 |
B.中国古代阴历每月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称“朔”。 |
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契诃夫、欧·亨利和马克·吐温。 |
D.“二十四史”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其中前四史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