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 橡 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小题1】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小题2】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
【小题3】这首诗中“橡树”和“木棉”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选取“挂图”“代数”“桨橹”等看似矛盾之物,让人联想起意味相似的思念之情,形象生动。
B.第二节中,“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将思念的真切,从内到外,由浅及深,表现得淋漓尽致。
C.最后一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之情都发自内心,源于心灵深处的“思念”
D.诗歌形象地写出了思念的滋味,直抒胸臆,艺术地表现了主人公直率、坦诚的感情。
【小题2】第二节中的“蓓蕾”“夕阳”两个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窝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玉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呵,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呵!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呵!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小题1】赏析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题2】赏析诗歌的感情和结构 每节诗末的“——祖国呵”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有何变化?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优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小题1】诗的首章抒写主人公(以第一节的两个“谁”指代)在江轮上初见历经千年风雨的神女峰时的内心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题2】如何理解“为跳望远天的杳鹤/西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的深意?
【小题3】诗人写出了神女峰怎样的形象特点与意义?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小题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____________
(2)风:____________
(3)风暴:__________
(4)灯:____________
【小题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小题3】诗的最后四句被人们当作警句广为传诵。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981.6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神女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属于自己的幸福。
B.“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应该背离曾经的生活。
C.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观察角度新奇和剪裁生活精当。对于一个困扰人们几千年的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法眼,另辟蹊径。
D.诗中写衣裙在风中飘动,既是以动衬静,突现思索者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是以动衬动,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
(2)依据诗歌最后两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舒婷的《双栀船》,回答问题。
双栀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小题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小题2】诗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有什么意味?它们凝练而含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很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小题1】诗人用深婉的笔调写出了对母亲的思念与爱戴,诗中有好几处写了“怎(不)敢……”,试对加点的几处作简要分析。
【小题2】生动而充满真情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使读者进入细腻真实的情感体验当中,这一点在《呵,母亲》中就有体现。试从这首诗中选取一处,作简要分析。
【小题3】“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三句该如何理解?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问题。
致橡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小题1】请写出诗中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
【小题2】诗人不像“凌霄花”,不学“痴情的鸟儿”,不似“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沉睡的谷粒醒来
舒婷
①才是初秋,明净的上午刚过,薄云轻掩过来,姚江上那些烁金喧嚣的浪花即刻柔和下来,轻起悄落,一平一仄都是讳莫如深的余姚口音。
②就在苇花萋萋的姚江古渡口,在绿茵匝地的老银杏树下,在泥土与蛐蛐、酢浆草的直接参与中,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天然背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
③孩子们坐在自带的小椅和短凳上,光亮的眼睛充满期待。他们中间陆续走出一个男生或女生,伸一下舌头耸一耸肩,跃上草坡,朗诵本土或外省诗人的作品,有几首诗就在语文课本里。目力所及之处,是著名的四明山风景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现在,祥和的斜阳正在那条古老的“唐诗之路”(即从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上描金绘红。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的浅吟曼哦,穿过千年岁月依然锋芒道劲。只有孩子们最稚嫩最真实的声音能与之相对应,而我不能,也不敢。
④浙东腹地这个叫余姚的小城市,从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就像梁启超写的:“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余姚的名贤举不胜举,有“余姚人物甲天下”一说.像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这批历史巨星我虽然无缘谋面,可是我毕竟因此结识了当地一群可携手可促膝可同舟可借钱的“生斯邦者”为温热朋友,也是尘世中的福气啊。
⑤一位幼儿园老师正朗诵我的旧作《致橡树》。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不自在,喝水、东张西望、频频挪动竹椅。忽然听见吱呀一声,我赶紧低头寻找,难道有什么古陶或骨器被我无意蹭了出来?可惜不是。
⑥因为,脚下野草丛生的泥层非同小可,如果一直深挖下去,就可以看到四层相叠的文化层,最下面两层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约6000年到7000年呢。1973年本地农民的一锹下去,无意间开启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把我们老祖宗的家底给刨出来了。数以千计的出土文物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沉睡了7000年的稻谷,尽管它们接触空气后,顷刻就从金黄色氧化成灰黑,可是它让我对人类原始文化的启蒙期所具有的高度膜拜不已。
⑦一向以来,我们总以为每天相依为命的米饭是拜印度人所赐。全世界原本都相信亚洲水稻的原产地在印度,而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还晚了3000年。
⑧临水而居的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以榫卯技术筑建木屋,研磨骨片骨针,烧制陶甑陶壶,驯养牛、猪、狗。于是,太阳落山后,头颅硕大、前额圆满、颧骨外突、下颌粗犷的河姆渡男女,在火边绘陶缝衣奶幼儿,大碗吃饭大块烤肉,用“双鸟朝阳”的象牙蝶形雕器盛酒祭祀。猪叫着,狗跳着,牛踩着自己的影子转悠。酒至酣时,动人的骨哨吹起来了,手舞足蹈跳起来了,当神秘的满月引发野性的长嗷,也许这就是最本真、最朴素的诗歌朗诵,仍然在河之洲,这一片远古荒凉的苇岸上。
⑨一位汉子被热烈的掌声推到高坡上,他要用余姚土话朗诵《致橡树》。我完全听不懂他的朗诵,却能感觉余姚方言的抑扬顿挫。小符在一旁替我如此翻译:“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打招呼/你吃饭了么?……你如果挑一百斤/我至少帮你挑五十斤!”连我自己都笑得前仰后合。余姚版的《致橡树》受到的欢迎程度是此次朗诵会的高潮,只是,它的版权并不属于我。
⑩我们还要去丹山赤水:伸展双臂撑开逼仄峡谷,手掌会因此殷红么?赤水桥上临影,人人将面如桃花么?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心里装着几颗不朽的金黄谷粒。
(选自《意林》2007年第2期)
【小题1】文中先后两处写到朗诵《致橡树》及其给作者的不同感受,这样写有何妙处?(4分)
【小题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看,第8段的描写有何特点?作者描写这些场景的用意何在?(5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中“金黄谷粒”喻指什么?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5分)
【小题4】通观全文,试探究激发作者写作本文的因素有哪些。(8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