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金庸(1924-)
- 茹志鹃(1925-1998)
- 陆文夫(1928-2005)
- 高晓声(1928-1999)
- 宗璞(1928-)
- 李淮(1928-)
- 余光中(1928-)
- 王愿坚(1929-1991)
- 邓友梅(1931-)
- 邵燕祥(1933-)
- 王蒙(1934-)
- 刘绍棠(1936-1997)
- 张贤亮(1936-)
- 张洁(1937-)
- 琼瑶(1938-)
- 蒋子龙(1941-)
- 刘心武(1942-)
- 冯骥才(1942-)
- 陈忠实(1942-2016)
- 席慕容(1943-)
- 三毛(1943—1991)
- 路遥(1949-1992)
- 梁晓声(1949-)
- 贾平凹(1952-)
- 莫言(1955-)
- 余华(1960-)
- 木心
- 史铁生
- 阿城
- 吴念真
- 曹文轩
- 阿来
- 王安忆
- 梁小斌
- 食指
- 张承志
- 余秋雨
- 丰子恺
- 张抗抗
- 袁行霈
- 陆文夫
- 郭风
- 琦君
- 舒婷
- 海子
- + 郑愁予
- 《错误》
- 韩少功
- 曹文轩
- 刘亮程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短句、长句交错,既暗示过客之匆匆,又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 |
B.“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句运用倒装的语序,使人感到音韵和谐,同时又以“莲花的开落”比喻等待时间之长。 |
C.“向晚”与“紧掩”这些表示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曲折地表现了思妇怀人的心理。 |
D.“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个否定词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委婉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怨心情,有助于全诗音韵的和谐。 |
A.“莲花”“柳絮”“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
B.第二节极力写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待和期盼。因为心上人的未归而使春天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
C.诗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女子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凄清、寂寞、惊喜、失落表现得十分鲜明。 |
D.“美丽的错误”这一看似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能引人深思,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954年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阅读下面这诗,完成下面小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对《错误》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对《错误》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这首诗被广为传诵,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50字以内)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对《错误》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倍受相思煎熬。 |
B.“东风不来”、“跫音不响”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 |
C.“柳絮不飞”“春帏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 |
D.第三节表明“我”并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我”只是骑着马路过这个江南小城。 |
A.“莲花”、“柳絮”、“青石”、“春帷”、“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
B.“美丽的错误”是本诗的诗眼,说是个“错误”,是因为“我”并不是闺中女子所等待的那个人;说是“美丽”的,则强调女子容颜漂亮,让人惊艳。 |
C.诗歌首尾呼应,主部部分(第二节)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界,前面三句和后面三句在内容上和句式上基本相同,使全诗结构齐整而巧妙。 |
D.诗歌运用了“我”与女子两种视角,“我”和“你”两个叙述人称,并使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自始至终未点明“我”与女子的关系,反而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那等在……开落”运用的手法是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诗最主要的特色是:鲜明的________感,具有_______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那等在……开落”运用的手法是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诗最主要的特色是:鲜明的________感,具有_______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跫(qióng)音:脚步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以“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来比喻女子,这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以“容颜如花”来比喻女子,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艺术效果。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跫(qióng)音:脚步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江南、东风、柳絮、青石、春帷、窗扉等充满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 |
B.“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暗示内心的宁静,“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暗示内心的封闭。这是将内心以画面、情景来外化呈现的方式。 |
C.诗歌很好地运用了对照手法,前文以“跫音不响”进行不经意的铺垫,而后面的“达达的马蹄”就对照了“跫音”。 |
D.诗歌虽然写的是思妇和游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更突出了时空感。比如诗句中“等”和“季节”就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 |
下面对诗歌综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 |
B.诗人塑造了一位执着的思妇形象。阳春三月,在她眼里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 |
C.“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向晚”“紧掩”这两个词语客观描写了当时傍晚的场景,比喻新颖又形象,叠词使意境显得轻倩柔美。 |
D.“美丽的错误”看似矛盾,细品便知其妙。“达达的马蹄”因敲响思妇希望重逢的心而美丽。但马蹄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我”只是个过客,因此对思妇而言又是个错误。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作者赋予“雨”以人的表现,这样写好在哪里?
雨说(节选)
郑愁予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
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小题1】第一节诗每句末尾都有一个“啊”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小题2】作者赋予“雨”以人的表现,这样写好在哪里?
下列对《错误》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花”“柳絮”“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
B.第二节极力写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待和期盼。因为心上人的未归而使春天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
C.“美丽的错误”这一看似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能引人深思,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 |
D.诗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把女子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凄清、寂寞、惊喜、失落表现得十分鲜明。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
B.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
C.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在《黑塞说书》中倡导人们阅读杰作。 |
D.作家刘亮程被誉为 “乡村哲学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风中的院门》等。 |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如何理解诗中“美丽的错误”这种说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对《错误》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江南走过”的“我”容颜憔悴,诗中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我”漂泊异乡多年,感慨岁月无情。 |
B.“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 |
C.“不来”“不飞”“不响”“不揭”互相呼应,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委婉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怨。 |
D.本诗中选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青石”等: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