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金庸(1924-)
- + 茹志鹃(1925-1998)
- 《静静的产院》
- 《百合花》
- 陆文夫(1928-2005)
- 高晓声(1928-1999)
- 宗璞(1928-)
- 李淮(1928-)
- 余光中(1928-)
- 王愿坚(1929-1991)
- 邓友梅(1931-)
- 邵燕祥(1933-)
- 王蒙(1934-)
- 刘绍棠(1936-1997)
- 张贤亮(1936-)
- 张洁(1937-)
- 琼瑶(1938-)
- 蒋子龙(1941-)
- 刘心武(1942-)
- 冯骥才(1942-)
- 陈忠实(1942-2016)
- 席慕容(1943-)
- 三毛(1943—1991)
- 路遥(1949-1992)
- 梁晓声(1949-)
- 贾平凹(1952-)
- 莫言(1955-)
- 余华(1960-)
- 木心
- 史铁生
- 阿城
- 吴念真
- 曹文轩
- 阿来
- 王安忆
- 梁小斌
- 食指
- 张承志
- 余秋雨
- 丰子恺
- 张抗抗
- 袁行霈
- 陆文夫
- 郭风
- 琦君
- 舒婷
- 海子
- 郑愁予
- 韩少功
- 曹文轩
- 刘亮程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鉴赏点一:赏析小说的语言和叙述方式
【小题1】读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①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②他飞红了脸,更加钮泥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2)③新媳妇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④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小题2】请简要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鉴赏点二: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题3】课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中先后四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着特殊的作用。
课文出处 | 作用分析 |
第一次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央了被子就走”。 | ① |
第二次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 ② |
第三次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 ③ |
第四次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 ④ |
【小题4】《百合花》中有几处景物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小题1】课文《百合花》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什么寓意?结尾对“百合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结合文本《百合花》,请分析“我”眼中的小通讯员是怎样一个人呢?那“我”眼中的新媳妇呢?
如愿
茹志鹃
天还没大亮,何大妈猛然坐起身,伸手在枕头下面,摸出那个对折起来的大红封套。红封套上用浓浓的墨笔,写着四个大字:劳动光荣。下面小字是:玩具小组组长何永贞同志收。
她想不到,自己快跨进五十的人了,竟然第一次挣得了薪水。
十五年前,那时还没解放,阿永才六岁,就死了爸爸。年轻的何永贞咬着牙,抚养着儿子,好容易进到附近一家丝厂做工。快到月终领水时,一天,家的方向冒起了火光,想到阿永,她发了般冲出工厂,向家里奔去……
第二天,她被开除了,连那二十八天的工钱都被扣除了。
何大妈呆呆地坐在床上,忽然看见天已大亮,这才惊动起来。
“对,我得快,快起来到厂里领原料去。”何大妈一掀被子,急急地起来梳洗。
“妈,你礼拜天还有事啊?”阿永在里间问。
“嗯!”何大妈应了一声,还是忙自己的。阿永知道母亲的牌气,不过他总觉得母亲苦了一辈子,应该好好享享福。所以母亲出去工作,他有些不以为然。现在他看母亲星期天还要出去忙,暗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叫了一声“妈”。何大妈一听便不高兴,说道:“你是不是不高兴我出去工作?”
“不,我是说,你星期天还起这么早,不多休息一会。”儿子一听娘的口气,话便马上拐了一个弯。
“忙啊!你别看我们生产组小。领原料,送产品,检查质量,开会,哪样不要花工夫?你当只有你们大工厂才会忙呀!”
“哪里,厂越小倒是越忙,特别是小组长,更加要操心。”阿永知道母亲特别喜欢人家讲这一类话。
果然,何大妈高兴了,她活了五十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自己做好做坏,和大家,甚至和国家都有了关系。从前,厂里会有人急急地骑了脚踏车,赶到家里来叫儿子去商量一件什么要紧事情。每当这时,何大妈心里又觉得骄做,又会有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后来当里弄一组织生产组,何大妈第一个就参加。现在,何大妈最高兴的,就是也常常有人会急匆匆来叫自己。
梳洗妥当以后,她又摸出那个大红封套,正想再仔细看看,旁边床上的小阿英一骨碌坐了起来。
“奶奶,你是昨天答应的,今天要带我去买玩具啊?”
“阿英最乖,奶奶要去办一件工作,办完了再带你去买。”小阿英身子扭了几下,干脆地说:“不要工作嘛!”
“这怎么行!工作!你懂不懂?就是最要紧最要紧的事情,你怎么能拖后腿?”何大妈有意加重了声音
“什么叫拖后腿,奶奶?”
“……”何大妈不知这怎么说好了。忽听里间儿子说道:“妈,你就带她去吧!今天上午我还有些事要去办一下呢!”
这一说,何大妈又不痛快了:“你怎么不带她去?哦!只有你的工作才是工作,我的工作就不是工作,就能随随便便带了小孩子去的。”何大妈嘟哝着,还是和小孙女手拉手出门了。
谁知一进工厂大门,就被传达室的同志挡了驾。
哦!何大妈才想起来,管委会是叫自己明天来的啊!
何大妈拉了阿英走到外面马路上,店铺正好开始营业了。
“奶奶,我要苹果。”小阿英忽然站在水果店门口不肯走了。
“我要苹果!”这个声音使何大妈怔了一下。那也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每当她从丝厂回来,儿子在胸边啼泣,她总是安慰儿子说:“等发了工钱,妈妈给你买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但工钱终于没有拿到,苹果也就没有买成。
何大妈拿出那只红封套,手止不住地有些抖,从自己第一次发的薪水里抽出一张钞票,买了两只又大又红的苹果。一只给了阿英,还有一只她要给儿子。二十五年前的心愿,今天偿还了。何大妈又激动,又有些酸楚的余味。
回到家,何大妈把苹果交给阿英,说:“给你爸爸去。”自己就在一旁默默坐下。阿英举着只又大又红的苹果,飞到爸爸身边,朝阿永手里一塞,说道:“爸爸,奶奶给你买的苹果。”
“给我买的苹果?”阿永拿着苹果,迷惑不解,抬头看看妈妈,妈妈正在那里对自己点头微笑,说:“你想想,你小时候,不是常常向我要苹果么?”
阿永全身震撼了一下,呆呆地捧着那只苹果……
那时妈妈在丝厂里做工,每天,阿永就在昏暗的灶拨间里,到夜里,人家都熄灯睡觉的时候,阿永才听见妈妈的声音,摸到妈妈那双温热的手。阿永朝妈妈哭,妈妈就会拍着阿永说:“乖,不哭,等妈妈发了工资,就给阿永买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吃。”
但是,妈妈被开除了。妈妈曾经讲过多少个晚上的苹果,永远只是在阿永的梦里出现。
现在,阿永已不知吃过多少次苹果了,但是妈妈还是买来了,用自己第一次的薪水买来了。
“妈妈……”阿永激动地叫了一声,心里像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哪句说起。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叙述何大妈二十五年前被工厂开除,是为了与上文第一次获得薪水形成对比,同时为下文给小时候没有给阿永买苹果埋下伏笔。 |
B.何大妈礼拜天急忙出门工作,并且重视自己小组长的身份,是因为之前缺少存在感,现在便异常珍惜。这间接揭示了人物对工作的重视和个人价值的重建。 |
C.“又大又红的苹果”将过去和现在连接,以小见大,展示了劳动者的慈母形象,表现了亲情的可贵。 |
D.母亲出去工作,阿永不以为然,认为母亲应该在家里做做家务,带带孙女,颐养天年。这里有成年儿子的孝心,其中也不乏对母亲、妇女性别角色的陈规与偏见。 |
【小题3】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独具匠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
【小题3】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小题4】小说中的通讯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5】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6】小说标题是《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意蕴?
【小题7】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
【小题8】小说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
【小题9】这事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小说,你认为小说在抒情上有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