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 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 “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 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小题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菊江亭(1)

于谦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

曹雪芹(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2)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1)菊江亭:今位于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滨江处,晋时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常来此植菊。(2)欹:通“倚”。(3)平章:品评。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B.第二首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
C.两首诗所题咏的菊花,都与辞官归隐的陶渊明相关,都表达了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赞颂之情。
D.两首诗在题咏菊花的同时,写到“五柳”“一辞独擅晋文章”“陶令”,都属于引用典故。
【小题2】咏物诗往往会在物中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明确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喜欢无情之物的心态。
B.第一首诗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能保持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
C.第二首写诗人在吟咏菊花的过程中,用霜色来描摹菊之形。
D.第二首写诗人月下吟咏菊花时,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
【小题3】阅读上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描写菊花的?(2)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客怀

于谦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轻梳千缕白,衰颜借酒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依长空。

[注]这首诗是作者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春日”点明了季节时间,“客怀”即身处异乡的情怀,点明了诗歌的题材。
B.首联写年复一年,花开花落,诗人奔波劳碌,不知不觉中又见春风送暖,顿时百感交集。
C.颔联写诗人头发斑白,借酒消愁,与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意相近。
D.颈联抒发感慨,离家别乡已经是寻常之事,只因报国无功而惭愧,这是诗人的谦逊之语。
【小题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客怀

于谦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经梳千缕白,衰颜借醉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

[注]这首诗是作者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春风”“花开”“醉梦”等字眼,反复回应诗题中的“春日”,开宗明义。
B.颔联中的“千缕白”和“衰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日夜操劳而憔悴的形象。
C.“无尺寸功”既是诗人的自谦之辞,更是他渴望报国、建功立业的内心剖白。
D.“萧涩行囊”是身居高位而两袖清风的诗人“只留青白在人间”的真实写照。
【小题2】诗的末句“独留长剑倚晴空”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客怀

于谦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开花落醉梦中。

短发轻梳千缕白,衰颜借酒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

(注)这首诗写于明宣宗宣德年间,是作者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所作,抒发自己春日巡抚两省途中的情怀。据史书记载,在巡抚山西、河南十八年的时期中,于谦“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在奔波中又见春天来临,感叹人生如梦如醉,流年似水。体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B.颔联用词精妙,“白”“红”色彩对比鲜明,写出诗人长期宦游外而身心憔悴的情形。
C.“寻常事”一语含有无尽的惆怅,目睹异乡春日美景,怎能不思家乡,却也只能强自宽慰。
D.“报国”句说明了“离家”的目的正是为了“报国”,“无尺功”只是诗人的自谦之辞。
【小题2】尾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