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观书
明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用比喻、拟人手法,将多情的老朋友比作书卷,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直下三千字”,准确写出诗人读书数量和速度,“全无一点尘”写出读书应胸无杂念、专心致志。
C.在本诗中,诗人在自己读书的体验之上,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D.尾联中“金鞍玉勒”指富贵公子,他们寻欢作乐,无法领略和相信读书给人带来的别样愉悦。
E. 明代,不少人将读书当作进入仕途的敲门砖,不再对书真正感兴趣。酷爱读书的于谦写下《观书》抒发胸臆,批评当时读书人的状况。
【小题2】《观书》盛赞读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请问“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化用了哪位古人的哪一句诗句,写了读书都有什么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1 02:03: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菊江亭(1)

于谦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

曹雪芹(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2)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1)菊江亭:今位于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滨江处,晋时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常来此植菊。(2)欹:通“倚”。(3)平章:品评。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B.第二首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
C.两首诗所题咏的菊花,都与辞官归隐的陶渊明相关,都表达了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赞颂之情。
D.两首诗在题咏菊花的同时,写到“五柳”“一辞独擅晋文章”“陶令”,都属于引用典故。
【小题2】咏物诗往往会在物中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明确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喜欢无情之物的心态。
B.第一首诗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能保持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
C.第二首写诗人在吟咏菊花的过程中,用霜色来描摹菊之形。
D.第二首写诗人月下吟咏菊花时,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
【小题3】阅读上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描写菊花的?(2)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