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史事。
B.《〈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由于这篇序文编在诗集的后面,所以把这篇序叫做后序。
C.《离骚》是“楚辞”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叙述了诗人一生的遭遇,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D.《五人墓碑记》中所提到的“周公”即周顺昌,字景文,是江苏蓼州人,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后辞官归家。天启六年被魏忠贤陷害,死于狱中。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和中国现代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不幸的命运中表现了小人物们人性的光辉。
B.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把自己出使被扣押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命名为“指南录”,并有文集《七录斋集》传世。
C.《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著。《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皆是为解说《春秋》而作。
D.《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世家30篇,本纪12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其中,世家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补写出空缺处的名句
(1)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渡扬子江》)
(2)大阉亦逡巡畏义,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3)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鸿门宴》)
(6)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7)_______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8)如切如磋,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
当前题号:3 | 题型:句子默写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感泪纵横发
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l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l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第三、四句,写雨来得快又去得快,一天之内,有雨有晴,衬托出诗人时喜时悲的心情。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E. “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而泪双流。
【小题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金陵驿其二(注)
文天祥
万里金瓯欠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注释)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途经建康,宿于驿站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用“失壮图、落泥涂"形象地说明了江山沦丧、皇帝称臣的可悲现实。
B.诗中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发了南宋亡国之君的凄凉悲惨、空留遗恨。
C.秋风寒月、人影孤单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因国亡家破而孤寂危苦的心情。
D.整首诗写诗人经过古都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真切体验和深沉感慨。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京口,得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奔真州    间:空隙,机会
B.饿无聊 穷:贫穷
C.大酋当死    诋:辱骂
D.层错出 见:同“现”
【小题2】文中划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B.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C.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D.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艰难的逃亡历程并不是为了逃命,而是为了“将以有为”,作者出生入死的背后是一颗报效朝廷之心。
B.作者连续使用“得”“避”“出”“渡”“入”“展转”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南归行程的艰辛。
C.作者扣住一个“死”字,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的险恶历程,抒发了精忠报国的激情。
D.“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是说痛苦的遭遇过去以后再回味当时的痛苦,并憧憬苦尽甘来的美好前景,心里百感交集。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为他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出自他的名篇《渡扬子江》。
B.古代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后多用“正丘首”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
C.《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诗经》所作的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史事。
D.“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冏卿、太史是官职名,因之、文起、孟长分别是吴公、文公、姚公的字,这是古人的习惯。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元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未几,贾庆余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二)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予右丞相兼枢密使  即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北邀国者相见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D.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周公之逮所由使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士萃左丞相府 且立石其墓之门
B.而不在使者目 独五人曒曒
C.归求救国之策 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D.资政殿学士行 敛赀财送其行
【小题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上述两文均以“大事件”为背景展开叙述,《指南录后序》叙事具体,脉胳清楚,为抒情充分张本;《五人墓碑记》叙事只抓重点,叙中带议,涉笔成理,使人深思。
B.文天祥出使之时,正是南宋朝廷危急之际,可说得上是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展现了一代“忠臣”的坚贞气节;而他“欲一觇北”,却又显示出对形势估计的严重不足。
C.《五人墓碑记》开篇点题,一开始就突显了全文的中心议题——“义”,课文最后更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五位义士牺牲的价值。
D.《五人墓碑记》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五人”进行比较,引出了正义与邪恶两方的较量,启示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题4】翻译划线句(7分)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押赴元大都,途经金陵驿时所作。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建有离宫。
A.首联借荒草、离宫、夕晖和孤云的物象,寄托国运遭劫与个人不幸的双重悲哀。
B.颔联用风景来衬托人事,突出物是人非,抒发诗人对战乱造成生灵涂炭的感慨。
C.“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为忧愁而满头白发的形象。
D.“旧家燕子傍谁飞”一句运用典故,表达的是国土沦丧而致流离失所的悲怆之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重 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注)①《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②何心:何来的心。③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实写他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孤独思乡怀国的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
B.“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属触景生情的写法。
C.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作者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
D.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小题2】请从颈联撷选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