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金陵驿其二(注)
文天祥
万里金瓯欠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注释)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途经建康,宿于驿站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用“失壮图、落泥涂"形象地说明了江山沦丧、皇帝称臣的可悲现实。
B.诗中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发了南宋亡国之君的凄凉悲惨、空留遗恨。
C.秋风寒月、人影孤单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因国亡家破而孤寂危苦的心情。
D.整首诗写诗人经过古都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真切体验和深沉感慨。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03 11:20: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二)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1)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2)__________________,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3)__________________,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4)__________________,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庶几:也许
B.穷饿无聊,追又急     购:悬赏追捕
C.是以蓼洲周公忠义于朝廷 暴:显露
D.斯墓之徒有其石也则天地 哀:悲哀
【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以: ①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②亦明死生之大
为: ①将以有也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魏之私人毛一鹭
A.两个“以”相同,两个“为”也相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为”也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为”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小题3】下列叙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
B.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民众进行残酷镇压。
C.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功劳。
D.张溥和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竖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小题5】请用划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潮州寺丞洪公行状
文天祥
公讳天骥,字逸仲,世晋江人,嘉定戊辰七月庚戌公以生,生有异质,沉静专一,自少讲求微言,通念晓析乃已,故于经史诸子百家之辞,无不贯串。
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时有劫寇王若曾,啸聚千余人,骚动两路,诸所委捕,多畏沮。公奋不顾身,提兵捣其巢,一举空之。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宝佑六年,淮阃择士自从,辟公为属。景定二年,授宣教郎,知广州香山县。至之日,以教养人才为第一义,修复大成殿、明伦堂、登俊斋,皆捐俸入为之,敛不及民。其为政一裁于义,俗哗健,戢其尤桀黠者,邑以大治。
咸淳四年,公轮对,首尾二千余言,其辞谆复恳切,深刺腧髓。又言泉有屯戍左翼一军之兴之害,米舟捜籴生变之虞,而朝廷籍没翁、林二氏之田,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三年,知潮州,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已疾。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潮有防田旧堤,多啮于水,取俸与民筑石为堤,民号之曰洪公堤,且刻赋颂其旁。去之日,垂髫戴白者拥车下,不忍去。
九年,得旨主管华州云台观。公时益畅于诗,数与姻族觞咏从容,而学徒有志于考徳问业者,多授以外声利及终身受用之要。暇日登临徜徉,爱南安风气明秀,取所谓小陂山者,曰:“乐哉,斯丘!我死则葬焉。”十年正月,公始属微疾,即乞致仕。八日,忽索水自浴,衣冠休于正寝,翛然而逝。
子男应午力学克肖,收拾公遗稿若干卷,曰《东岩集》,藏于家,将以是年十月已未奉治命以葬。应午千里贻书,俾某状行,姑序其本末,以俟立言之君子。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少讲求微言 微:卑微。
B.米舟捜籴生变之虞   虞:忧患。
C.以纾戍卒廪食 纾:缓解。
D.以俟立言之君子 俟:等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对春秋、战国、秦汉和唐宋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B.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C.征辟: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
D.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古人常以此指儿童。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2)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
【小题4】根据文本,概括洪天骥治理恶人的具体表现。
【小题5】把下列选自《<史记>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孔子世家》)
(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管仲列传》)
(3)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刺客列传》)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即事(1)

文天祥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2)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注:(1)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2)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行访海门”中的“访”字写出诗人谨慎打听道路的情态。
B.“新有虱堪扪”中的“虱堪扪”写出了诗人狼狈的逃亡生活。
C.“苍头少有存”中的“少有存”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存亡之险。
D.“但令身未死”中的“但”突出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意愿。
【小题2】“白发应多长”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形象,间接抒发内心悲苦之情。下列诗句不属于间接抒情的一项是
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D.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其二))
【小题3】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阅读杜甫《宿江边阁》,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

宿江边阁(注)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年近花甲的杜甫在漂泊夔州时遭逢蜀中大乱,彻夜无眠,遂作此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指南录后序》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言行
B.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悲痛
C.慷慨得志之徒     慷慨:大方
D.众谓予一行为可以 纾:解除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    且立石其墓之门
B.周公被逮    独五人皦皦
C.归求救国之策 缇骑按剑
D.资政殿学士行 敛赀财送其行
【小题3】翻译。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同类题5

阅读 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潮州寺丞洪公行状
文天祥
公讳天骥,字逸仲,世晋江人,嘉定戊辰七月庚戌公以生,生有异质,沉静专一,自少讲求微言,通念晓析乃已,故于经史诸子百家之辞,无不贯串。
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时有劫寇王若曾,啸聚千余人,骚动两路,诸所委捕,多畏沮。公奋不顾身,提兵其巢,一举空之。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宝佑六年,淮阃择士自从,辟公为属。景定二年,授宣教郎,知广州香山县。至之日,以教养人才为第一义,修复大成殿、明伦堂、登俊斋,皆捐俸入为之,敛不及民。其为政一裁于义,俗哗健,戢其尤桀黠者,邑以大治。
咸淳四年,公轮对,首尾二千余言,其辞谆复恳切,深刺腧髓。又言泉有屯戍左翼一军之兴之害,米舟捜籴生变之虞,而朝廷籍没翁、林二氏之田,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三年,知潮州,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已疾。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潮有防田旧堤,多啮于水,取俸与民筑石为堤,民号之曰洪公堤,且刻赋颂其旁。去之日,垂髫戴白者拥车下,不忍去。
九年,得旨主管华州云台观。公时益畅于诗,数与姻族觞咏从容,而学徒有志于考徳问业者,多授以外声利及终身受用之要。暇日登临徜徉,爱南安风气明秀,取所谓小陂山者,曰:“乐哉,斯丘!我死则葬焉。”十年正月,公始属微疾,即乞致仕。八日,忽索水自浴,衣冠休于正寝,翛然而逝。
子男应午力学克肖,收拾公遗稿若干卷,曰《东岩集》,藏于家,将以是年十月已未奉治命以葬。应午千里贻书,俾某状行,姑序其本末,以俟立言之君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B.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沦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C.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D.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征辟: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文中“辟”措洪天骥受到皇帝选拔。
C.姻族指有姻亲关系的各家族或其成员,在古代婚一般指女方父母,姻一般指男方父母。
D.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古人常以此指儿童;古代男子二十岁通常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加冠以示成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天骥天资聪颖,通晓经史。洪天骥读书讲求微言大义,注重通读了解,所以对于诸子百家著作能从头到尾阅读明白,其子洪应午整理遗稿取名为《东岩集》。
B.洪天骥勇敢谨慎,重视教育。担任建宁县尉时,率领军队击败盗贼王若曾;在担任香山知县时,拿出俸禄建设学校,教育百姓,取得了较大成效。
C.洪天骥擅于理政,爱民如子。在朝论之时,他建言罚没大户,以除籴患,得到朝廷一致认可;在潮州任上,修建学校,修建河堤,百姓称为洪公堤,离任之时老人小孩相送不忍他离开。
D.洪天骥真诚教育学生,同时人洒脱。在担任华州云台观主管时,常常赋诗游览,喜爱南山风物,十年正月安然离世;教授弟子时,常常教授他们名利之外和终身受益的学问.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2)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