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 辛弃疾(1140-1207)
- 《青玉案·元夕》
- 《清平乐·村居》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呈赵晋臣敷文① [宋]辛弃疾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②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还又似,丰年玉。③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问近来、风月几篇诗,三千轴。
[注]①赵晋臣:作者好友,曾在敷文阁任职。②“金盘华屋”言其富贵。“万间”“突兀”语出杜甫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③荒年谷:比喻乱世中的人才。丰年玉:比喻太平盛世的治国人才。出自《世说新语》。
【小题1】这首词的词牌是( )。
【小题2】辛弃疾喜欢化用他人诗句,下列对于加点词涉及的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本词下阕是怎样称颂赵晋臣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
呈赵晋臣敷文① [宋]辛弃疾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②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还又似,丰年玉。③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问近来、风月几篇诗,三千轴。
[注]①赵晋臣:作者好友,曾在敷文阁任职。②“金盘华屋”言其富贵。“万间”“突兀”语出杜甫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③荒年谷:比喻乱世中的人才。丰年玉:比喻太平盛世的治国人才。出自《世说新语》。
【小题1】这首词的词牌是( )。
A.水龙吟 | B.雨霖铃 | C.水调歌头 | D.满江红 |
A.“两翁”句出自苏轼《别子由三首兼别迟》:“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
B.“吾庐”句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C.“鲈鱼”语出柳永《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
D.“风月”句化用欧阳修《赠王介甫》:“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之时。②周郎顾: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辩音律的典故。③飘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表达了美人迟暮、伤春之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词后两句志深意长。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惜分飞·春思①
辛弃疾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周郎顾②。尊前几度歌声误。
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③。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之时。②周郎顾: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辩音律的典故。③飘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表达了美人迟暮、伤春之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之开篇点出送别环境:翡翠楼前,芳草路上,营造了分别在即的氛围。 |
B.三四句运用典故,写分别筵前歌曲多次唱错,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痛苦心情。 |
C.第五句写作者望眼欲穿,暮色降临的远方只有一片片碧云,表达了失落的情绪。 |
D.第六句写面对眼前潺潺流水,作者不知“桃源”何处,更添无法归隐的伤感。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地融为一体。 |
B.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
C.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
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①。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离骚》云:“纫秋兰以为佩。”屈原常用香草和美人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操守。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
【小题1】简要说明上片“自怨蛾眉巧”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题2】上片写以兰为佩、蛾眉空好、宝瑟弦断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题3】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①。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离骚》云:“纫秋兰以为佩。”屈原常用香草和美人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操守。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
【小题1】简要说明上片“自怨蛾眉巧”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题2】上片写以兰为佩、蛾眉空好、宝瑟弦断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题3】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 |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
C.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
D.这首词中,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加以赏析。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同“耘”。 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科目,选拔人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
B.“芸草去陈根” 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
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
D.“朝家” 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本词的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它的精妙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锦绣江山,词人忆起吴王孙权,既流露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也借此抒发了渴望恢复中原的强烈情感。 |
B.“赢得仓皇北顾”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词人对他的赞赏之情不言而喻。 |
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绘人们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
D.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享》与该词的语言风格,前者多些昂扬激愤,后者多些苍凉悲壮。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易安”是指宋代著名词人________ (填写姓名)。
【小题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请联系作品内容,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本词作简要赏析。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小题1】“易安”是指宋代著名词人________ (填写姓名)。
【小题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之作。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和心中郁闷。 |
B.词中的李广,实则词人的自我写照。为其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直指当时的南宋统治集团。 |
C.下阕四句,作者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认为力田之职非我莫属。 |
D.此篇为小令,心境之悲慨与众不同,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话说的极其风趣,实则带泪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