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①。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离骚》云:“纫秋兰以为佩。”屈原常用香草和美人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操守。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
【小题1】简要说明上片“自怨蛾眉巧”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题2】上片写以兰为佩、蛾眉空好、宝瑟弦断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题3】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9:12: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释: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著意”一词,表露出久卧病榻之后,词人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
B.“山才”两句化用杜诗“片云头上轩,应是雨催诗”,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状,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C.“携竹杖,更芒鞋”写词人野游的装束打扮,营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竹杖”暗示年老体衰,而“芒鞋”则照应上片的“寻春”与“信步”。
D.“朱朱粉粉野蒿开”描绘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田野的实景。
E. 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题2】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描写最巧妙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小题2】“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都门秋思》)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
【小题3】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 ,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