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  “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凶逆也。”肃宗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太常少卿。王啐后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之屈,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江中。

(节选自《旧庸书李勉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是驱天下以凶逆也(__________) (2)肃宗令奔骑宥释(__________)
(3)乃太常少卿(__________) (4)李辅国宠任(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为权幸所诬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勉不之屈 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C.王啐后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乃遣武中郎将使
D.投江中 今日事何如
【小题4】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小题5】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李煜(937―978),即李后主,为南唐末代君主。北宋灭南唐李煜被俘,这首词即作于被软禁之时。
【小题1】这是一首词,它的词牌应是
A.水调歌头B.踏沙行C.声声慢D.浪淘沙令
【小题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用倒叙先写梦醒时的凄凉景象和悲凉感受,后写梦中的片刻欢愉。
B.“梦里不知身是客”借梦境表达了词人旅居异乡四处漂泊的孤寂之感。
C.“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李商隐《无题》诗句,叹失国之易复国之难。
D.“天上人间”暗指今昔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
【小题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中的“莫”字,《全唐诗》中写作“暮”。请体会各自独特的意境,比较两字使用效果的异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琨,琅琊临沂人也。琨少谨笃,为从伯司徒谧所爱。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②孝建初,迁廷尉卿,转吏部郎。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③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广州刺史。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州镇旧有鼓吹(1),又输还。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家资多少。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帝说

④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常侍如故。坐误竟囚,降号冠军。元徽中,迁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顺帝逊位,琨陪位及辞庙,皆流涕。

⑤太祖即位,领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海郡迎吏。琨谓信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遂不过其事。

⑥琨性既古慎,而俭啬过甚,家人杂事,皆手自操执。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

⑦建元四年,太祖崩,琨闻国讳,牛不在宅,去台数里,遂步行入宫。朝士皆谓琨曰:“故待车,有损国望。”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遂得病,卒。

《南齐书·王琨传》(有删节)

注释:(1)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郎中,驸马都尉 (_____________)
(2)又输还 (____________)
(3)故待车 (_____________)
(4)阅衣裳 (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项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从伯司徒谧所爱 (《南齐书·王琨传》)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D.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小题3】第③段中“帝说”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小题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琨的性格特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皇考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③氐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④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选自《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考:指已死的父亲。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③氐: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皇考与道济无故( )(2)彭城王义康政 (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相四十余日
A. 拒绝    B. 抵御    C. 占据    D. 关闭
(2)虏疑有伏兵,遂
A.退却     B.拉弓     C.率领     D.避开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B.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C.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D.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5】文章两次写到宋文帝的“手书”与“诏曰”,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6】第②段“偃兵开城门”和第④段“皇考不附”分别反映了萧承之______和_____的特点。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扆,字祥文,吴郡人。兴启二年登进士第。明年,宰相孔纬奏直史馆,得校书郎,寻丁忧免。景福元年,知制诰,二年日诰日日朝贺,面赐金紫之服。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同舍服其能。天子顾待特异。尝金銮作赋,命学士和,先成。帝览而嗟挹之,曰:“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乾宁二年,改户部侍郎。故事,三署除拜,有光署钱以宴旧僚,内署即无斯例。拜辅相之月,送学士光院钱五百贯,特举新例,内署荣之。九月,覃王以兵伐凤翔。师之起也,扆坚请曰:“播越之后,国步初集,不宜与近辅交恶,必为他盗所窥。加以亲王统兵,物议腾口,无益于事,只贻后患。”昭宗已发兵,怒沮议。是月十九日,责授峡州刺史。师出果败。天复初,帝密语韩曰:“陆扆、裴贽孰忠于我?”偓曰:“等皆宰相,安有它肠?”帝曰:“外言扆不喜我复位,元日易服奔启夏门,信不?”偓曰:“孰为陛下言此?”偓曰:“崔胤”。偓曰:“设扆如是,亦不足责。且陛下反正,素不知谋,忽闻兵起,欲出奔耳。陛下责其不死难则可,以为不喜,乃谗言也。”帝遂悟。天复元年五月,进阶特进,兼兵部尚书,加食邑五百户。车驾自凤翔还京,赦后诸皆降诏书,独凤翔无诏。扆奏曰:“凤翔近在国门,责其心迹,罪实难容。然比来职贡无亏,朝廷未与之绝。一朝独无诏命,示人不广也。”崔胤怒,奏贬扆沂王傅,分司东都,削阶至正议大夫。居无何,崔胤诛,复授吏部尚书,阶封如故。明年正月,陆扆被害于滑州白马驿,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B.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C.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D.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元朔、元夕、岁首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写的就是这一天的情景。
B.光院钱:唐末及五代时期翰林院对新任职官员或学生收取的礼钱。这里指陆扆新上任交的五百贯。
C.食邑: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盛行于周。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等。
D.道:行政区域的名称。始设于汉代,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扆才思敏捷,深受赏识。昭宗曾经作赋,诏学士们奉和,其中陆最先写完,昭宗看了之后深深赞叹。
B.陆扆直言敢谏,遭遇贬谪。覃王讨伐凤翔,陆扆认为军队实力不强,不应轻易征战,触怒龙颜,被贬为峡州刺史。
C.陆扆举止不当,受到怀疑。昭宗听说陆元日那天换了衣服逃到启夏门,以为陆扆对自己复位有意见,从而对他有所怀疑。
D.陆扆顾全大局、拾遗补缺。昭宗大赦天下,唯独不赦免凤翔。陆扆认为凤翔虽然有罪,却也履行了职责,不应区别对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三署除拜,有光署钱以宴旧僚,内署即无斯例。
(2)居无何,崔胤诛,复授吏部尚书,阶封如故。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词和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晚唐五代词,以温庭筠、李煜为后世所重,然两家词风不尽相同。如写“离愁”,温亦有《清平乐》词曰:“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温飞卿之词,句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注]①砌:台阶。②恣:任凭;任意。③离觞:离杯。指饯别之酒。④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小题1】在词史上,____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人,其作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
【小题2】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李词画线句。
【小题3】王国维说温词“句秀”、李词“神秀”,请结合作品就此加以评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田

(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仟仟,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释)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小题3】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田

(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仟仟,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释)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小题3】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部,矩以蛮夷朝贡者多,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怅,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装技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技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大宗初即位,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帝大征四方奇技  
(2)咸私其矫饰焉
(3)每人尽礼
(4)止奸吏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裴矩)伯父让之所鞠
B.隋文帝定州总管
C.矩见天下将乱,恐身祸
D.君恶闻其过,则忠化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小题4】裴矩侍奉两朝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对此你认为如何?
【小题5】你同意司马光“君明臣直”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B.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C.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D.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C.“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武则天的布政施令可能“有亏礼典”。
D.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建议最终被武懿宗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②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