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皇考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③氐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④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选自《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考:指已死的父亲。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③氐: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皇考与道济无故( )(2)彭城王义康政 (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相四十余日
A. 拒绝    B. 抵御    C. 占据    D. 关闭
(2)虏疑有伏兵,遂
A.退却     B.拉弓     C.率领     D.避开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B.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C.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D.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5】文章两次写到宋文帝的“手书”与“诏曰”,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6】第②段“偃兵开城门”和第④段“皇考不附”分别反映了萧承之______和_____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3:43: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诵善明日:“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春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内,不能自援。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善明为电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翔将军、巴西梓渡二那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溢固请,见许。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沈攸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暗于兵机,人情离怨。贼之根本既灭,枝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攸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仍迁散骑常待,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证得便学松、乔邪?”善明日:“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太祖践阼,以善明勤诚,封新途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薄殡。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昧于富贵矣
B.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古代的科举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文中指刘善明院试中榜。
B.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城,外城称为郭。
C.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D.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胙”“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善明少有オ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刘善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衰,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C.刘善明熟谙敌情,分析准确。刘善明对沈攸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D.刘善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舍很简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秀既降,除善明为电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
(2)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瀹(yuè),字义洁,陈郡阳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父庄,金紫光禄大夫。
瀹年七岁,王彧见而异之,言于宋孝武。解褐车骑行参军,迁秘书郎,司徒祭酒,丹阳丞,抚军功曹。世祖为中军,引为记室。齐台建,迁太子中舍人。以母老须养,出为安成内史。还为中书郎。卫军王俭引为长史,雅相礼遇。除黄门郎,兼掌吏部。寻转太子中庶子,领骁骑将军,转长史兼侍中。瀹以晨昏有废,固辞不受,世祖敕令速拜。
迁司徒左长史,出为吴兴太守。长城县民卢道优家遭劫,诬同县殷孝悌等四人为劫,瀹收付县狱考正。孝悌母骆诣诉称孝悌为道优所诽谤,横劾为劫,一百七十三人连名保征,在所不为申理。瀹闻孝悌母诉,乃启建康狱覆,道优理穷款首,依法斩刑。有司奏免瀹官。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服阕,为吏部尚书。明帝即位,瀹又属疾不视事。后上宴会,功臣上酒,尚书令王晏等兴席,瀹独不起,曰:“陛下受命,应天顺民,王晏妄叨天功以为己力。”上大笑解之。座罢,晏呼瀹共载还令省,欲相抚悦,瀹又正色曰:“君巢窟在何处?”晏初得班剑,瀹谓之曰:“身家太傅栽得六人。君亦何事一朝至此。”晏甚惮之。
初,兄朏为吴兴,瀹于征虏渚送别,朏指瀹口曰:“此中唯宜饮酒。”瀹建武之初专以长酣为事,与刘瑱、沈昭略以觞酌交饮,各至数斗。世祖尝问王俭,当今谁能为五言诗?俭对曰:“谢朏得父膏腴,江淹有意。”上起禅灵寺,敕瀹撰碑文。加领右军将军。兄朏在吴兴,论启公事稽晚,瀹辄代为启,上见非其手迹,被问,见原。转侍中,领太子中庶子,豫州中正。
永奉元年,转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其年卒,年四十五。赠金紫光禄大夫。谥简子。
(选自《南齐书·谢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B.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C.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D.瀹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烧郡外斋南厢屋五间/又辄鞭除/身为有司/所奏诏并赎论/在郡称为美绩/母丧去官。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文化中对官员任职情况有些固定的说法,如“解褐”,是指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丧服。
B.文中出现的“世祖”,为皇帝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C.谢瀹的谥号为“简子”。谥号,为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美称,始于西周。帝王的溢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子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D.《南齐书》属于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之一,与《北齐书》《旧唐书》《辽史》等合称“二十四史”;其中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瀹被封为太子中庶子,领骁骑将军,转长史兼侍中,但他因为这样早晚不能侍奉母亲,所以坚决请辞不接受,直到世祖亲自下诏令他赶快上任。
B.长城县民卢道优家遣劫,诬同县殷孝悌等人,孝悌的母亲骆氏上门伸冤,谢瀹听说后亲自重审此案,最终卢道优理屈词穷俯首认罪。
C.谢瀹心高气傲,不畏权贵。他看不起尚书令王晏的行事,无论在皇帝面前还是私下都丝毫不给面子,他的刚正不阿反而让王晏忌惮他。
D.谢瀹在建武初年唯独喜好饮酒,与友人觥筹对饮,一次能饮数斗酒。此时他早已美名在外,由王俭推荐被皇帝下诏为禅灵寺撰写碑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卫军王俭引为长史,雅相礼遇。除黄门郎,兼掌吏部。
(2)孝悌母骆诣诉称孝悌为道优所诽谤,横劾为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慈字伯宝,琅邪临沂人,司空僧虔子也。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恣听所取,慈取素琴石研,义恭善之。少与从弟俭共书学。除秘书郎,太子舍人,安成王抚军主簿,转记室。迁秘书丞,司徒左西属,右长史,试守新安太守,兼侍中。出为辅国将军、豫章内史,父忧去官。起为建武将军、吴郡太守。迁宁朔将军,大司马长史,重除侍中,领步兵校尉。
慈以朝堂讳榜,非古旧制,上表曰:“朝堂榜志,讳字悬露,义非绵古,事殷中世,空失资敬之情。愚谓空彪①简第,无益于匪躬②;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③。伏惟陛下删前基之弊轨。”诏付外详议。博士李议:“据《周礼》,凡有新令,必奋铎以警众,乃退以宪之于王宫。注‘宪,表悬之也’。”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慈议不行。
慈患脚,世祖敕王晏曰:“慈在职未久,既有微疾,不堪朝,又不能骑马,听乘车在仗后。”江左来少例也。以疾从闲任,转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慈妻刘秉女。子观,尚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修妇礼,姑未尝交答。江夏王锋为南徐州,妃,慈女也,以慈为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事。还为冠军将军、庐陵王中军长史,未拜,永明九年,卒。年四十一。
谢超宗尝谓慈曰:“卿书何当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也。”时人以为名答。追赠太常,谥懿子。
(节选自《南齐书·王慈传》)
注:①空彪:虚誉,指无实的空名。②匪躬:指表达忠诚之心。③夕惕:意思是勤勉慎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
B.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
C.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
D.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括号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古代官职名,魏晋南北朝时,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
B.博士,古代官职名,负责掌管图书,通晓古今,以备皇帝询问,东汉贾谊、董仲舒都做过博士。
C.搢绅,也作“缙绅”,原意是插笏板于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借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D.二千石,古代官秩,有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之分,因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可借指郡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慈不同时期,得到他人喜爱。小时,外祖父领他进内室让他选喜爱的东西,他选了素琴砚台,受到外祖父喜欢;为官后,因患脚疾,皇帝给予他特权。
B.王慈家族显赫,本人两任侍中。父亲做过高官,外祖父是前朝王爷,妻子是前朝宗室之后,女儿是前朝王爷妃子;他担任侍中,因父丧离职,后又担任此职。
C.王慈上书朝廷,陈述个人观点。朝堂中悬挂避讳的牌匾,他认为这样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只是追求一种虚誉,这样做还会白白失去供人敬仰的情理。
D.王慈善于应变,巧答他人质问。当别人问他何时能赶上父亲的书法时,他以“鸡”与“凤凰”作喻巧妙解答,委婉地表明了自己书法与父亲的差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伏惟陛下删前基之弊轨。
(2)子观,尚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修妇礼,姑未尝交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①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朓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②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赦召眺,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②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因失德被封为东昏侯。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B.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C.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D.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衣服,故布衣代指平民。
B.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官吏,掌管天下刑狱。
C.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D.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周王室权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朓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B.谢朓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和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
C.谢朓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
D.谢朓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祖廉之。治书侍御史。父翼之,州不就。谐之初辟州从事主簿,临贺王国常侍。抚军行参军,晋熙王安西中兵参军,南梁郡太守。以器局见称。邵陵王南中郎中兵,领汝南太守,不拜。除左军将军,不拜。

世祖顿盆城,使谐之守寻阳城,及为江州,复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文惠太子镇寰阳,世祖以谐之心腹,为北中郎征虏司马,爵关内侯。在镇毗赞,甚有心力。建元二年,还为骁骑将军,转黄门郎,领羽林监。永明元年,转守卫尉。明年,给事中。三年,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

谐之风形瑰润,善自居处,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六年,迁都官尚书。上欲迁谐之,尝从容谓谐之日:“江州有几侍中邪?”谐之答曰:“近世唯有程道惠一人而已。”上曰:“当令有二。”后以语尚书令王俭。俭意更异。乃以为太子中庶子,领左卫率。

谐之兄谟之亡,谐之上表曰:“臣私门罪衅,早备茶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何图一旦奄见弃放,吉凶分违。不获临奉。乞解所职。”诏不许。

八年。上遣谐之率禁兵讨巴东王子响于江陵,兼长史行事。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复为卫尉,领中庶子。谐之有识计。每朝廷官缺及应迁代。密量上所用人,皆如其言、虞悰以此称服之。十年,转度支尚书。明年,卒,年五十一。右将军、豫州刺史。谥曰肃。

(节选自《南齐书·胡谐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B.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C.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D.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君主召见并授予其官职,它与文中的“徙”“出”“加”“赠”意思相同。
B.永明元年。属于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还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等。
C.禁兵,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且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任务的军队。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谐之亲情观念很重。胡谐之兄弟之间情感深厚,他的哥哥胡谟之去世之后,他向皇帝上表。提出辞职。得到皇帝准许。
B.胡谐之不接受任命。他曾被任命为邵陵王南中郎中兵,汝南太守。又被任命为左军将军。他都没有接受任命。
C.胡谐之受世祖器重。世祖担任江州刺史时用他作别驾,还把职任上的事委托给他;文惠太子镇守襄阳时。世祖把胡谐之当心腹看待。
D.胡谐之很有见地。每当朝廷官员缺额应提拔或替代时,他就会暗中预测皇上想要任用的人。结果都像他所说的那样,虞悰很佩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
(2)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