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小题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小题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D.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小题2】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②或植杖而耘耔
D.①乐琴书以消忧 ②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归去来兮”一声浩叹开始,表达了作者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归家的愿望,并把这个愿望变成一种行动。
B.第2段写作者到家之后,看到家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和庭院内优美宁静的情景,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C.第3段是第2段内容的拓展,继续写田园之乐,不过这段文字从上段的庭院乐趣写到了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
D.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叹三问开始,最后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表现了乐天安命、委心乘化的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
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
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
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E. 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以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
【小题2】(小题2)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②翮( hé ):鸟的翅膀。
【小题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B.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鸣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C.《归园田居》和《饮酒》都是陶渊明的得意之作,能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
D.诗的七、八两句和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抒发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E. 作者认为,既然自己和这只鸟一样,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就不会再离开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答庞参军
晋•陶渊明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二联中的“赏我趣”与第一联中的“相知”照应,表明陶渊明、庞参军二人志趣相投。
B.“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一联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同,指不与俗人交往。
C.前四联为本诗的第一部分:第一联以议论总起,第二三四联承上写诗人与庞参军 的交往。
D.“幽居士”即“隐士”,据此可推知“无复东西缘”可以理解为“奔走求仕与自己无缘”。
E. 本诗体现了陶渊明诗作的典型风格:语言朴实无华、委婉含蓄,追求情、景、理的统一。
【小题2】本诗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 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塵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 , 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温,温以着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  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 则令问孔昭;振缨公朝, 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大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问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名州里 冠:位居第一
B.时亮修学校 崇:重视
C.有风吹君帽堕落 堕落:脱落
D.文成温,温以着坐处 示:告诉
【小题2】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 )
①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②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
③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
④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⑤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⑥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乡里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人敬重。
B.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在朝  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②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③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诗人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守拙”这个词?
(3).“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
B.小舟遥遥,衣袂飘飘,写尽踏上归途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心之急切。
C.“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倦飞”之鸟,犹言厌倦做官,“流憩”“遐观”“盘桓”,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不羡慕荣华富贵,不期望皇帝赏识,只愿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贫士(其一)
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①,孤云独无依。暧暧②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③,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④。未夕复来归⑤。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①万族,自然界众多的事物。②暧暧:云雾迷蒙。③宿雾:夜间的雾气。④翮(hé)鸟的翅膀,代指孤鸟。⑤未夕:比喻年龄未老。陶渊明归隐时只四十一岁。
【小题1】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二句运用对比,表现宇宙万族都有归宿和托身之所,只有这朵孤云无所维系。
B.“何时见余晖”以问句引人深思,“何时见”实际含义就是余晖再不能见。
C.朝霞一出,众鸟即相与齐飞,而孤鸟出迟归早,表现了它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选择。
D.本诗由云写到鸟,最后写到“量力守故辙”的人,章法跳跃,三者间缺必然联系。
E. “量力”的“力”,不只是力气,还指人的思想、品格、修养等等。结句“已矣”主要表现作者的悲观消极情绪。
【小题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最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E. 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
【小题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