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曹操(155-220)
- 《观沧海》
- 《龟虽寿》
- 《蒿里行》
- 诸葛亮(181-234)
- 曹丕(155-220)
- 曹植(192-232)
- 阮籍(210-263)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了《管子·形势解》的话,诗人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小题1】分别解释下面两句话中的“以”字。
(1)又以其通达(______)
(2)欲以后事属之(______)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皆共罹之(______)
【小题3】把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何意卒尔失之。
(2)然何益亡者!
与荀彧追伤郭嘉①书
曹 操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求知如采金》)
(注) ①郭嘉,字奉孝,和荀彧一样,都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小题1】分别解释下面两句话中的“以”字。
(1)又以其通达(______)
(2)欲以后事属之(______)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皆共罹之(______)
【小题3】把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何意卒尔失之。
(2)然何益亡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蒿里[注]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蒿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满里。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诗歌在抒发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简析。
蒿里[注]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蒿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满里。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
B.诗中暗含着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无比痛恨和要削平战乱,进而一举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 |
C.曹操的诗极具本色,《蒿里行》语言朴实,明白如话,沉郁悲壮,用质朴的形式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
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军阀纷争的事实,下节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变色龙》,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
B.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的《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文章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是骈文中的极品。 |
C.“奸雄”曹操性格复杂,虽说过“宁教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这样的话,但他有时又有宽容的气度。当刘备、关羽委屈于他手下时,他都曾以礼相待。(《三国演义》) |
D.堂吉诃德与“白月骑士”加尔拉斯里决斗,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了游侠活动。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回光返照,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堂吉诃德》)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通过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来抒发思念之情和内心的痛苦与惆怅。起首“涉江采荚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以之赠亲朋,可传达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祝福等感情。 |
B.《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它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抒发了诗人对于命运、人生的看法。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C.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汉末的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
D.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期杰出的田园诗人,其作品的特点是简洁自然,质朴平实,清新含蓄,韵味隽永。《归园田居》写的是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
阅读曹操《短歌行》,回答后面问题。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小题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题1】下列句中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慨当以慷(没有实际意义。以:而。) |
B.唯有杜康(这里指代酒。) |
C.鼓瑟吹笙 (弹奏) |
D.枉用相存(白白地) |
A.“譬如”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逝去的日子不必再提,忧苦也正一天天地增多。 |
B.“青青”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
C.“山不”两句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
D.“周公”两句是诗人借用周公三次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
A.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
C.“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赵云打败张郃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口令,借故杀了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
B.《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请关羽来赴宴。关羽单刀赴会,最终安全脱身。 |
C.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分别写的是薛宝钗、林黛玉。 |
D.《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