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曹操(155-220)
- 《观沧海》
- 《龟虽寿》
- 《蒿里行》
- 诸葛亮(181-234)
- 曹丕(155-220)
- 曹植(192-232)
- 阮籍(210-263)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却东西门行
曹 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①,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②。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注)①转蓬:飞蓬,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②相当:相遇,相逢。
【小题1】诗歌前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奈何此征夫”至“何时返故乡”六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征夫的生活?这些内容体现了什么主题?
却东西门行
曹 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①,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②。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注)①转蓬:飞蓬,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②相当:相遇,相逢。
【小题1】诗歌前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奈何此征夫”至“何时返故乡”六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征夫的生活?这些内容体现了什么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苦寒行①
曹 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②诘屈③,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④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⑤,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⑥诗,悠悠令我哀。
(注)①《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羊肠坂(bǎn):地名,在壶关西南。坂,斜坡。③诘(jí)屈:盘旋曲折。④罴(pí):一种大熊。⑤怫(fú)郁:忧虑不安。⑥《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小题1】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苦寒行①
曹 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②诘屈③,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④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⑤,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⑥诗,悠悠令我哀。
(注)①《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羊肠坂(bǎn):地名,在壶关西南。坂,斜坡。③诘(jí)屈:盘旋曲折。④罴(pí):一种大熊。⑤怫(fú)郁:忧虑不安。⑥《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小题1】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